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小学经典散文背诵50篇给我的启示日记

《小学经典散文背诵50篇》给我的启示

一则关于文学与成长的日记

2023年10月15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整理书架时,那本略显陈旧的《小学经典散文背诵50篇》再次映入眼帘。翻开书页,淡淡的墨香扑面而来,那些熟悉的文字仿佛跳跃的音符,唤起了我深深的回忆与思考。

初遇经典:文字世界的敲门砖

记得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在小学三年级。当时老师要求我们每天背诵一篇,我却觉得是沉重的负担。朱自清的《匆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冰心的《小橘灯》...这些如今耳熟能详的名篇,那时读来却似懂非懂。直到某天清晨,当我大声朗读茅盾的《白杨礼赞》时,突然被那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震撼。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西北高原上挺拔的白杨,感受到了文字中蕴含的坚韧力量。

潜移默化:写作能力的提升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50篇散文如春雨般润物无声。在反复诵读中,我不知不觉积累了大量的优美词句,更学会了如何观察生活、捕捉细节。散文中对景物描写的手法——无论是郁达夫《故都的秋》中对北平秋色的细腻描绘,还是郑振铎《海燕》中对小燕子的生动刻画,都成为我写作时模仿的范本。我的作文不再干瘪无味,开始有了色彩和情感,老师甚至惊讶于我突然"开窍"了。

深层感悟:文学与人生的对话

如今重读这些散文,有了更深刻的体会。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再只是有趣的童年故事,而是对自由天性的呼唤;许地山的《落花生》也不仅是状物散文,其中蕴含的做人哲理值得终身品味。这些经典篇章之所以经久不衰,正因为它们超越了时代,触及了人性中共通的情感与思考。

传承与希望

合上书页,我决定将这本《小学经典散文背诵50篇》送给正在读四年级的表妹。我希望她也能通过这些优美的文字,开启自己的文学之门,感受中华语言文化的魅力。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它们能够跨越时空,不断给予新的读者以启迪和感动。

感谢这本书陪伴我成长,它不仅是语文学习的助手,更是心灵成长的良师。那些背诵过的篇章,已经化作我精神世界的一部分,继续照亮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