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报国:一名边防战士的戍边日记
七月廿三 风卷黄沙
今日巡逻至界碑处,狂风骤起,沙砾击打面庞如刀割。班长指着悬崖上"精忠报国"的朱红石刻说:"这四字是1987年老班长们用钢钎凿出来的,每道笔画都浸着血汗。"我用手抚过斑驳的刻痕,忽然懂得什么叫赤胆忠心——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日复一日守护着界碑上那句"中国"。
八月初九 月照边关
中秋夜站岗时,看见山脚下万家灯火如星河倾泻。新兵小王偷偷抹眼泪,我递过月饼说:"想家是常事,但你看——"望远镜里边境线蜿蜒如龙,哨所灯光连成永不熄灭的长城。忽然明白岳母刺字时的心情,那四个字从来不是刻在背上,而是烙在守护者的魂灵里。
巡边记事
- 修复被暴雨冲垮的巡逻道200米
- 为界碑重新描红(第37号界碑)
- 阻止越境采药群众3人
九月十二 霜降哨所
凌晨突发边境情势,全员紧急集合。趴在刺骨冰霜中三小时,直到危机解除。连长嘶哑着嗓子说:"今日我们守住的不仅是防线,更是身后千万个家庭的团圆夜。"突然想起史书里岳飞那句"直捣黄龙",原来精忠报国从不是历史课本里的铅字,而是今夜凝结在枪栓上的白霜,是黎明前不曾移动的半寸脚步。
钢枪映月寒光彻,界碑凝霜丹心热
岂曰无衣擎旗烈,肝胆昆仑铸界阙
十月初一 雪满征衣
收到家乡寄来的冬衣,母亲在夹层绣了"平安"二字。哨所集体写下请战书时,我第一个按下红手印。雪花落在那抹鲜红上,像极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它们永远绽放在海拔5000米的悬崖,如同"精忠报国"四个字永远燃烧在戍边人的胸膛。日记最后一页,我写下:此身已许国,再难许卿,惟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后记:本日记节选自昆仑哨所执勤记录,作者为戍边八年的一级上士。当问及为何日记扉页写着"精忠报国",他说:"岳飞的‘精’是淬炼成钢的意志,‘忠’是至死不渝的信念,‘报’是舍我其谁的担当,‘国’是千秋万代的传承。"
精忠报国的边防战士故事
篇一精忠报国的边防战士在我心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告诉我们,国家的兴衰荣辱,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而精忠报国的边防战士们,就是这句话的最佳践行者。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在祖国的边疆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我家住在离边境线不远的一个小村庄里。那是一个宁静的地方,四周都是连绵起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