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垂纶,收获的不只是鱼
海钓日记
清晨五点,天色微熹,我驱车前往海岸。咸湿的海风裹挟着淡淡的腥味扑面而来,远处海平面泛起鱼肚白,几只海鸥掠过水面,划破寂静。这是我第三次独自海钓,装备早已轻车熟路:4.5米矶钓竿、3000型纺车轮、装满活虾的保温箱。但每次面对浩瀚海洋,仍会心跳加速。

等待的艺术
抛竿入水的瞬间,铅坠带着鱼线划出银弧。当浮漂稳稳立在涌浪间,时间仿佛被按下暂停键。耳机里循环着《Ocean Eyes》,浪花拍打礁石的节奏与旋律奇妙共振。三小时毫无动静,我却不觉焦躁——看云层从棉絮聚成城堡,观测潮水吞没暗礁又退去,甚至数清了二十米外浮标晃动的频率。
意外的收获
正午阳光刺破云层时,竿尖突然剧烈点头。收线时能清晰感知到另一端的力量——不是预想中的鲈鱼,而是条拼命挣扎的黑鲷。银鳞在阳光下闪着碎钻般的光泽,鱼尾拍起的水珠在空中画出彩虹。解钩时发现它嘴里还咬着半只小螃蟹,难怪咬钩如此凶猛。
"海钓最迷人的从不是鱼获,而是等待中与自然建立的隐秘对话"
黄昏的馈赠
返程前用手机拍下战利品,配文「碧波垂纶,收获的不只是鱼」。照片里不仅有黑鲷,还有沾着盐晶的钓竿、磨损的防滑手套,以及远处正在归港的渔船。朋友圈瞬间涌来点赞,但最珍贵的却是相册里另外三张图:跃出海面的海豚群、礁石缝中的紫色海葵,以及落日将我的影子拉长成一支斜插进大海的钓竿。
收拾装备时,发现保温箱角落有只误入的小章鱼。用桶装了些海水送它回家,看它喷着墨汁消失在深蓝中。归途车载电台正好播放《深海》,后视镜里晚霞如火,突然明白为何古人说「渔父生涯竹一竿」——在这钢筋森林的时代,能暂时做回大海的学徒,已是莫大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