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疫情的感慨文案:那段被口罩遮住的时光
2020年春:静止的世界
窗外的樱花开了又谢,街道却安静得能听见树叶摩擦的声音。记得第一次戴上N95口罩时,金属条压在鼻梁上的冰凉触感,像一道无形的分界线,将生活划为「之前」和「之后」。
冰箱里的囤货日记
冷冻层塞满的速冻饺子,橱柜里摞成小山的泡面,阳台上发芽的土豆...这些荒诞的生存图景,如今翻看手机相册仍会失笑。母亲总在视频里叮嘱:「多买点肉存着」,而父亲默默往包裹里塞进三盒连花清瘟。
「今日新增确诊」的播报声成了晨间闹钟,酒精棉片擦过手机屏幕的刺鼻味道,竟莫名让人安心。楼道里邻居放在门口的青菜,透过猫眼能看到包装袋上歪歪扭扭写着「301室分一半」。
2021年冬:玻璃后的团圆
隔着隔离酒店的玻璃窗,父亲用冻红的手指在雾气上画笑脸。年夜饭的饺子装在一次性饭盒里,微信家族群的抢红包记录第一次超过500条。表哥在阳台举着iPad跳「过年disco」,对面楼传来零星掌声。
绿码通行证
手机相册突然被截屏填满——那些带着时间戳的绿色箭头,像是通往自由的通关文牒。地铁站工作人员举着测温枪的样子,像极了科幻片里的哨兵。总在深夜惊醒摸向床头,确认口罩是否还在。
最难忘小区解封那天,楼下理发店的大爷支起露天摊位,剪刀起落间,黑白交杂的发茬雪片般飘落。人们保持着1.5米距离排队,却比任何时候都靠近。
2023年秋:褪色的记忆
药箱里过期的核酸试剂盒,抽屉深处未拆封的防护面罩。偶尔在电梯里遇见不戴口罩的邻居,会下意识屏住呼吸,又在对方自然的笑容里赧然。孩子们已经记不清「居家网课」的具体含义,就像我们淡忘了行程卡最初的模样。
疤痕与新生
咖啡馆重新飘起拉花香气,电影院座椅扶手上的饮料杯托不再空置。只是ktv里的麦克风永远套着一次性罩子,公交站台的地面还留着淡去的「一米线」痕迹。这些细微的疤痕,是我们共同接种的疫苗。
昨夜暴雨,发现雨伞包里还塞着两枚独立包装的医用外科口罩。塑料包装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蓝光,像两颗不会发芽的时空胶囊。
疫情早点过去摘下口罩的文案
疫情早点过去摘下口罩的文案1 1、磨砺之后,我们会步入新的发展轨道,也将迎来新的高度!疫情检验了大家身体的免疫力,检验了所有人的人性,检验了家庭与国家的实力。修正方向,反思不足,正视短板,弥补缺憾,加油我们所有人!让我们共同见证即将到来的高光时刻! 2、红梅要开了,玉兰花含苞待放,迎面吹来的风暖意融融。生机勃勃的春天,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