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我的春日随笔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我的春日随笔

一、窗外的时光

清晨推开木窗时,那句"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突然撞进心里。檐角残留的雨滴正坠向青苔,像沙漏里逃逸的银屑。三年前栽的樱花树已高过瓦檐,粉白花瓣飘进砚台,恍惚想起初中时总爱在日记本里夹些花瓣,如今那本子早已泛黄。

1. 旧物里的年轮

整理书柜时发现去年未写完的信札,墨迹边缘洇出毛茸茸的晕圈。钢笔停驻在"见字如晤"四字之后,信纸折痕里还藏着几粒干枯的蒲公英。忽然明白古人为何说"劝君惜取少年时",那些未寄出的心事,终究和蒲公英一样散落在时光褶皱里。

二、菜畦边的光阴

母亲在院角新辟了菜畦,蹲身播种时银发垂落如穗。她总念叨"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朴素的农谚里藏着对时令的敬畏。看嫩芽顶破地膜那刻,突然懂得"时节如流"的深意——光阴不是抽象的刻度,是种子鼓胀的脉络,是母亲数着节气时眼角的细纹。

2. 雨丝中的顿悟

谷雨那日撑着油纸伞站在田埂上,看雨脚在秧苗间绣出万千银针。老农戴着斗笠弯腰补苗,蓑衣摆动像幅水墨动画。这场景让我想起汪曾祺写"时间在泥土里生根",方才惊觉散文家们早用文字埋下了时光的锚点。

后记:傍晚整理日记本,发现去年今日写着"希望来年看樱花开"。原以为被疫情偷走的三年是空白的,其实墙角藤蔓已悄悄爬满整个春天。或许正如丰子恺所说:"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在流转的时节里,每个当下都是鲜活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