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我的美文朗诵视频一等奖之路
2023年10月26日 星期四 晴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我精心制作的美文朗诵视频《听见时光的声音》荣获了学校艺术节的一等奖。当我的名字从评委口中念出时,聚光灯打在我脸上,掌声如潮水般涌来,我捧着沉甸甸的奖杯,眼眶不禁湿润了。这一刻的荣耀,让我回想起这三个月的点点滴滴,那些焦虑、努力与成长的日夜。
缘起:灵感的萌芽
一切始于暑假的一个午后。我坐在书房里,翻阅着鲁迅的散文集,突然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句话击中:“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那种对逝去童年的怅惘与诗意,让我萌生了用视频诠释经典的冲动。美文朗诵视频一等奖——这个目标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悄然发芽。我决定以“时光”为主题,融合朱自清的《匆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名篇,通过朗诵与画面,带领观众感受文字中的情感流淌。
挑战:打磨的历程
制作过程远非一帆风顺。首先,朗诵本身就需要极致投入。我反复练习每一句话的语调、停顿和情感,常常在深夜对着录音设备一遍遍重来,直到喉咙沙哑。记得录制《匆匆》时,“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这句,我总找不到那种虚无缥缈的失落感,足足录了五十多遍才满意。
视频剪辑更是挑战。学习使用剪辑软件,挑选契合的背景音乐——最终选择了轻柔的钢琴曲《River Flows in You》——以及寻找素材:拍摄校园的晨曦、落叶的轨迹、翻动的书页,甚至拜托朋友出演短片段。每一个转场、每一帧画面都经过精心设计,力求让视觉与听觉和谐共鸣。有几次,因为一个音画不同步的问题,我熬夜到凌晨三点, frustration 几乎让我放弃,但对美文的热爱支撑着我。
收获:超越奖项的成长
美文朗诵视频一等奖固然令人欣喜,但更大的收获在于过程。我更深地体悟了文字背后的情感——读《再别康桥》,我仿佛置身康河畔,感受徐志摩的离愁;诵《荷塘月色》,则与朱自清共赏那片宁静。视频发布后,许多同学留言说被文字的力量感动,这让我明白,真正的成功在于触动人心。
回顾这段旅程,我学会了坚持与细腻。奖杯会褪色,但这段为热爱倾注心血的日子,将在记忆里永恒闪耀。感谢美文朗诵视频一等奖,它不只是一个荣誉,更是我青春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提醒我:只要用心,每个人都能让文字在时代中重生。
美文欣赏:一位科学家的艰难成才之路-完整版PPT课件
美文欣赏:一位科学家的艰难成才之路 一位科学家的艰难成才之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生于西伯利亚的托波尔斯克。1855年从彼得堡师范学院毕业后担任中学的化学教师;1856年获得博士学位;1857年任彼得堡大学副教授;1859年去德国深造,集中精力研究物理化学;1861年回国,任彼得堡大学 教授。小时候,门捷列夫家境贫寒。全家有17个...
丝绸之路的美文佳句
丝绸之路的美文佳句 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神奇而迷人的路啊! 它就像一条蜿蜒在历史长河中的彩带,一头系着古老东方的繁华盛景, 一头连着西方世界的神秘未知。这条路啊,可不是普通的路,它承载着数不 清的故事,每一粒沙子、每一块石头似乎都能开口说话,讲述着那些商人们 驮着货物,骆驼一步一步缓缓前行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