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的长篇散文:雨夜独思录
十月廿三 夜雨敲窗
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像是时光老人用苍老的手指轻叩着我的记忆之门。书桌前的台灯洒下昏黄的光晕,映照着茶杯里缓缓升腾的热气,恍惚间竟觉得那些水汽里盘旋着二十年来的光阴碎片。
一、雨丝如弦
记得少年时最厌雨天,总觉得灰蒙蒙的天空困住了想要飞翔的翅膀。而今夜雨声中,却听出了别样的韵律。每一滴雨珠落在遮雨棚上,都像是命运琴师拨动的琴弦——初时急促如《十面埋伏》,继而缠绵似《二泉映月》,最后渐次疏落成《平沙落雁》的余韵。这何尝不像我们的人生?年少时总急着奔赴山海,中年时开始品味悲欢交织的滋味,待到白发苍苍之时,方才懂得欣赏留白处的韵味。
雨势渐浓时,忽然想起去年在江南古镇遇见的卖伞老翁。他的摊位上挂着各式油纸伞,却在下雨时从不急着招揽生意。他说:“世人只见伞能挡雨,却不知雨幕本身才是天地间最美的画卷。”那天我撑着伞在廊下站了整整一个时辰,看雨滴在青石板上绽开千万朵莲花,终于明白有些风景需要停下脚步才能看见。
二、茶香氤氲
杯中的龙井已经续过三巡,茶叶从蜷缩到舒展的过程,恰似生命的轮回。最初在沸水中翻滚挣扎,继而慢慢沉淀,最后将全部精华融于清水,自己却变得素淡无味。母亲生前总说品茶如品人生,年轻时觉得这是老人的迂腐之谈,如今却在茶香中品出了真意。
想起去年整理旧物时发现的铁皮盒子,里面装着父亲留下的半包普洱茶。茶饼已经硬化如石,却依然散发着岁月的沉香。妹妹想要扔掉时被我拦下,现在这块茶饼就放在书柜最上层,每当犹豫不决时看看它,就会想起父亲常说的:“时间是最好的雕刻师,再深刻的伤痕终会变成花纹。”
三、灯影阑珊
台灯的钨丝突然闪烁了几下,像极了记忆中外婆家那盏煤油灯。小时候最怕停电的夜晚,如今却开始怀念那些烛光摇曳的时光。那时一家人围坐在炕头上,影子投在土墙上被拉得很长很长,父亲讲故事的声音和着蟋蟀的鸣叫,编织成最安心的摇篮曲。
现代人的生活被各种LED灯照得通明,反而失去了欣赏阴影之美的能力。去年在敦煌看壁画时,导游手持特制手电筒从侧面打光,原本平淡的壁画突然呈现出立体流动的效果。原来某些深邃的美丽,只有在特定的光影角度下才能被看见,这多么像我们生命中那些需要换个视角才能理解的时刻。
雨声不知何时已经停歇,茶盏也渐渐凉透。电脑右下角显示此刻已是凌晨两点,却毫无睡意。忽然想起张岱在《湖心亭看雪》里写的:“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或许每个深夜独坐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参悟着生命这本永远读不完的经书。
合上日记本时,窗外的云层忽然裂开一道缝隙,月光如水银般泻在未干的积水上,晃动着碎银般的光点。原来最深的黑夜之后,总有光明在静静等待。正如我们经历的所有困顿与迷茫,最终都会在时间的沉淀中显现出它独特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