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有文笔的文章推荐:秋日私语——一篇流淌时光的日记

秋日私语——一篇流淌时光的日记

文/青禾

十月的风裹着桂香撞进窗棂时,我正在旧书页里翻找去年夹藏的枫叶。忽然想起张爱玲那句"秋是第二春",落叶竟成了最斑斓的花。今日且以笔墨为器,将这满室秋光酿成文字。

晨光记事

卯时初醒,见霜色浸透纱帘。院角那株木芙蓉开得正艳,花瓣边缘蜷曲如古代仕女的指甲。想起汪曾祺写昆明茶馆的句子:"花开花落茶馆里",此刻我的白瓷杯里也浮沉着几粒菊蕊。楼下传来卖桂花糕的梆子声,三短一长,像踩着《扬州慢》的韵脚。

午后拾遗

在古籍市场淘得民国日记本,泛黄的纸页上有钢笔写的:"九月既望,收晚菘三担"。突然羡慕古人记账般的郑重。路过中学操场,少年们奔跑的身影将阳光剪成碎片,恍若看见二十年前那个在作文本上写"秋天是打翻的调色盘"的自己。当时语文老师用红笔批注:"比喻虽俗,贵在真切",如今才懂这六个字的分量。

暮色随想

晚霞泼墨般染红西窗时,邻居家飘来炖梨的甜香。想起简媜写炊烟"是大地呼出的最后一口暖气",此刻暮色中的烟囱果然像竖写的省略号。整理书柜时,从《唐宋词选》里抖落出干枯的银杏书签,叶脉里还藏着去岁未写完的诗句。突然明白日记的真意,原是把光阴晒成标本的过程。

"我们记录时光,不是为了记住,而是为了在未来的某个秋日,能与过去的自己促膝长谈。"

合上日记本时,月光正斜斜地爬上最后一页。这样的秋夜,适合温一壶月光下酒,让文字在纸上长出细密的年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