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日窗畔独思日记
十月廿七 晨雨潺潺
今晨醒来时,窗外已是一片雨声淅沥。灰白的天光透过纱帘,在书桌上投下朦胧的影子。忽想起昨日承诺要为自己留一段安静时光,正好借此雨幕,摘抄些心爱的文字。
取出那本边缘微卷的散文集,纸页间还夹着去年秋天的银杏叶。翻至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篇,钢笔尖在稿纸上沙沙游走:"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字句流淌间,仿佛看见月光如水银般倾泻,荷香隔着时空袅袅而至。
午后雨歇时的遐思
雨声渐疏时,抄至五百字许。墨迹在宣纸上微微晕染,如思绪般化开。想起童年时最爱蹲在老屋檐下看雨珠成串,祖母用青花碗接檐头水,说煎茶最是甘甜。如今高楼林立,再难觅那般意境,唯有在文字里重温旧梦。
遂又翻到张晓风《春之怀古》,笔尖随之起舞:"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这般灵动跳跃的字句,竟让雨后的空气都漾起春意。忽然明白所谓摘抄,原是与作者跨时空的共舞,每一笔都是心灵的唱和。
暮色渐合时,满纸已缀满珠玑。五百字散文摘抄完毕,却收获远超字数的丰盈。当那些美丽的句子从指尖流过,仿佛也洗涤了尘世的喧嚣。原来最美的阅读不仅是眼睛的旅行,更是手与心的修行。雨声又起时,合上日记本,听见窗外芭蕉叶上碎玉声声,恰似文字在月光下清脆的回响。
此番摘抄,竟意外唤醒了沉睡的记忆。想起大学时总爱在图书馆靠窗位置抄写泰戈尔诗篇,阳光穿过梧桐叶缝隙,在字句间洒下斑驳金光。那时总以为未来是浩瀚星河,如今却在平凡日子里打捞星光。或许散文的真正魅力,便是让人们在喧嚣尘世中,依然能听见雪花落在屋顶的轻响,看见露珠在草叶上滚动的轨迹。
今日这五百字,不仅是对优美文字的致敬,更是对生活本身的深情凝视。当我们将那些打动心灵的句子郑重誊写,便是在时间的河流中投下一枚枚琥珀,封存瞬间的感动与永恒的美。雨不知何时停了,窗外传来麻雀的啁啾,而纸墨间的清香,正与晚风轻轻缠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