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每日一读散文春:春日闲思日记

每日一读散文春:春日闲思日记

三月二十日 星期三 晴

清晨醒来,推开窗子,一股清新的空气夹杂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这才惊觉,春天已悄然降临。想起昨日在读朱自清先生的《春》,文中那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此刻竟如此真切地映照在心间。于是决定,以这“每日一读散文春”为契机,记录下这个普通却又因文字而不同的春日。

早餐后,携书至小园。择一石凳坐下,阳光透过新发的嫩叶,洒下斑驳的光影,书页上也跃动着金色的光斑。重读《春》,感受已与学生时代大不相同。那时背诵,只为应付考试,如今再品,字字句句都仿佛活了过来。先生笔下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我抬眼望去,脚边的青苔与冒尖的草芽,不正是这般的生机勃勃吗?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虽未到繁花似锦的盛期,但枝头鼓胀的花苞,已蓄满了绽放的力量。

午后的漫步与遐想

午后,合上书,却合不上被文字点燃的春心。索性起身,沿着河边漫步。河水较冬日丰盈了许多,潺潺流淌,唱着轻快的歌。岸边垂柳依依,新绿的柳条如少女的秀发,随风轻拂。几位老人坐在长椅上闲谈,孩子们奔跑着放飞风筝,天空中,“老鹰”、“蝴蝶”摇曳生姿。这一切,不正是散文《春》中所描绘的那幅“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的生动图景吗?文学与现实,在这一刻完美交融。

我忽然想到,所谓“每日一读散文春”,其意义或许不止于阅读本身。它更是一种邀请,邀请我们放下浮躁,用一颗细腻的心去观察、去体会身边的春天。朱自清先生用文字定格了春天的美,而我们,则可以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延续这份发现美的旅程。读它,不是为了记住多少华丽的辞藻,而是为了唤醒我们沉睡的感知力,去触摸风的温度,去聆听花开的声音,去品尝雨的滋味。

暮色中的沉淀

日头渐西,暮色四合。回到书房,掌灯夜读。再读《春》,读到“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心中豁然开朗。这不仅是写春天,更是在写希望,写生命的力量,写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今日,因这“每日一读散文春”,平凡的日子被赋予了诗意。它让我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春天,更是用一颗被经典浸润过的心去感悟春天。春,在散文中,更在生活里。它提醒我,生活不只有奔波和忙碌,还有清风、暖阳、新绿和绽放,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驻足欣赏的美好。愿我们能常怀一颗发现美的心,不负春光,不负韶华。

窗外,虫声渐起,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夜。明日,当继续这“每日一读”的约定,在文字与生活的交织中,寻觅更多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