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朱自清《匆匆》中感悟时光流逝:一篇关于时间与成长的日记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清晨推开窗时,这句《匆匆》中的文字突然撞进脑海。楼下梧桐树正飘落今年最后一片黄叶,而对面小学的操场上,鲜红的跑道在冬日阳光下像条燃烧的河流。这场景让我想起朱自清先生笔下那个永恒的诘问:"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一、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整理旧物箱时抖落出泛黄的日记本,2018年5月12日那页写着:"今天背完《匆匆》全文,老师说要用一生来读懂。"那时我总把"八千多日子"当作夸张的修辞,直到此刻计算自己已虚度的九千多个昼夜。那些被揉碎的时光里,有多少是"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这个比喻突然在洗碗时具象化。水龙头漏下的水滴在不锈钢槽底,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像上周答应要写的读书笔记,像抽屉里那封未寄出的信。
二、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傍晚散步遇见邻居小姑娘在背《春》,脆生生的童声念着"盼望着,盼望着"。她手腕上的电话手表闪烁着荧光绿的数字,让我想起初中时那块总快五分钟的电子表。朱自清说"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此刻我更愿相信,那些在日记本里凝固的时光,终将成为"留着些游丝样的痕迹"。
三、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合上2023年的最后一本日记时,台历已翻到末页。窗外的跨年烟花突然绽开,照亮书桌上那本《朱自清散文选》。或许答案就藏在先生另一篇《荷塘月色》里:"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但当我翻开新日记本的扉页,突然明白所谓永恒,不过是认真活过的每个"此刻"。
此刻,冰箱运转声与键盘敲击声交织,微信里母亲发来老照片——那个在槐树下读《匆匆》的少年,正隔着二十年的光阴,与今夜灯下的我默然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