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篇篇情关于父亲的情感文章——那沉默的靠山

篇篇情关于父亲的情感文章——那沉默的靠山

十月二十六日 阴转小雨

夜深了,窗外飘着细密的雨丝,敲打在玻璃上,发出沙沙的声响。书桌上摊开的,是那本我珍藏的硬壳笔记本,封皮已经有些磨损。我提笔,却久久未能落下。脑海里翻涌的,是父亲那张被岁月刻上沟壑的脸。我想为他写点什么,一篇日记,记录下那些沉淀在心底,关于他的篇篇情意。

父亲的的爱,似乎总与“沉默”二字挂钩。他不像母亲那样,爱意会通过唠叨和拥抱直接传递。他的爱,更像是一座山,沉默地屹立在那里,为你遮风挡雨,却从不言语。

一、工具箱里的温度

记得小时候,我最怕的就是父亲的工具箱。那是一个巨大的、散发着机油和铁锈味道的绿色铁皮箱。每当我的玩具车坏了,或者自行车掉了链子,父亲就会默默地把它提出来。他修理时从不说话,只是紧皱着眉头,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异常灵巧地摆弄着各种工具。那时的我,只觉得无趣,甚至有些害怕他专注时那严肃的神情。

直到我离家上大学的前一晚,行李箱的拉链突然卡死了,我急得满头大汗。父亲闻声走来,依然没有说话,只是转身提来了那个熟悉的工具箱。他蹲在地上,就着昏暗的灯光,用一把小小的螺丝刀,耐心地一点一点将卡死的布料剔开。那一刻,我看着他花白的鬓角,和那双因常年劳作而关节粗大的手,突然明白了。那工具箱里装着的,不仅仅是一字螺丝刀和老虎钳,更是他对我沉默的守护。他用自己的方式,为我扫清前路的障碍,哪怕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卡住的拉链。那沉默的背影,比任何叮嘱都更让我心安。

二、车站送别的身影

每次离家,父亲都坚持要送我到车站。他话不多,通常就是那句“路上小心,到了来个电话”。车子启动前,他会帮我把行李放好,然后便退到站台上。我坐在靠窗的位置,总能透过玻璃看到他。

他从不挥手,也不像其他送别的亲人那样追着车跑。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双手背在身后,目光紧紧地跟随着缓缓移动的客车。他的身影在视野里越来越小,直至变成一个模糊的黑点,但他那份专注的、不舍的目光,却像一条无形的线,牢牢系在我的心上,温暖着我此后独在异乡的无数个日夜。那凝望,是他无字的篇篇情书。

三、电话里的“天气预报”

工作后,和家里的通话大多是与母亲。父亲偶尔接过电话,也总是那几句:“吃饭了吗?”“工作忙不忙?”“钱够不够花?”对话常常陷入短暂的沉默。后来,不知从何时起,他找到了一种独特的交流方式——给我播报家里的“天气预报”。

“家里这边明天要降温了,你那边呢?多穿点。”“这边下大雨了,你出门记得带伞。”起初我觉得好笑,现在信息这么发达,我手机上一查便知。但渐渐地,我品出了这“天气预报”里的深意。这哪里是预报天气,这分明是他含蓄的牵挂。他不好意思直接说“我想你了”“我担心你”,便借由天气的变化,来表达他那份深沉的父爱。每一次天气预报,都是他情感文章里最朴实却最动人的段落。

雨还在下,我的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和雨声混在了一起。合上日记本,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父亲的爱,就藏在这些琐碎的日常里,藏在他的沉默和行动中。它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却篇篇真情,字字千金。他是我人生路上最坚实的靠山,沉默,却给予我无穷的力量。也许,我永远无法写尽关于他的篇篇情意,但我会用余生,去细细阅读,用心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