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可亲,团圆有时——元宵日记
正月十五的温暖
窗外的红灯笼在暮色中轻轻摇晃,像是被晚风吻过的脸颊。我捧着刚出锅的芝麻汤圆,热气模糊了眼镜片,却让那句"灯火可亲,团圆有时"突然在心头亮起来。
记忆里的元宵光景
记得小时候,外婆总用竹篾和红纸糊灯笼。她布满皱纹的手灵活地穿梭,说"每盏灯都是给迷路的人照个亮"。而今阳台悬挂的电子灯笼虽精致,却再难闻到浆糊混合朱砂的质朴香气。
人间至味是团圆
厨房传来母亲嗔怪父亲偷吃馅料的笑骂声。糯米粉沾在妹妹鼻尖上,她正笨拙地包着露馅的汤圆。电视里元宵晚会热闹非凡,而此刻的喧哗,恰是那句"灯火可亲"最好的注解。
城市上空的月亮
推开窗,对面高楼的万家灯火与天际线相接。二十三层的张阿姨在群里分享自制元宵,新搬来的程序员小伙在电梯间派发兔子灯。这座钢铁森林里,"团圆有时"的暖意正沿着Wi-Fi信号流淌。
忽然想起去年今日,我在隔离酒店望着窗外的月光。那时才懂得,寻常的相聚竟是如此珍贵。此刻碗里浮沉的汤圆,分明是岁月熬煮的甜蜜。
愿年年灯火依旧
父亲调试着无人机,说要拍下全城的灯海;母亲往保温盒里装进第三层汤圆,惦记着独居的刘奶奶。我偷偷把"平安顺遂"的字条塞进最大的那个汤圆——这大概就是"灯火可亲,团圆有时"最朴实的模样。
夜深时,孩童们提着灯笼在小区里追逐,光影在地上流淌成星河。手机震动,是远方好友发来的月色照片。原来元宵的暖意,从来不在距离,而在那些愿意为你留一盏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