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5日 晴
今天重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那些朴素的文字忽然让我的眼眶湿润了。记得初中学这篇课文时,只觉得父亲买橘子那段描写很细致,如今自己在外工作三年,才真正读懂字里行间沉甸甸的亲情。
车站的回忆
文中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形象,让我想起去年春节返程时,母亲在高铁站送我的场景。她执意要帮我拎那个其实根本不重的行李包,就像朱自清父亲"非自己插嘴不可"的固执。当时我还笑着说她太操心,现在回想起来,那佝偻着身子在安检口张望的身影,分明和散文里"蹒跚地走到铁道边"的背影重叠在了一起。
橘子与保温杯
朱自清父亲买的橘子,在我这里变成了母亲塞进背包的保温杯。她总说:"外面买的饮料不健康",每次离家都要装满她熬的冰糖雪梨。以前觉得麻烦,现在每次加班喝到温润的甜汤,就会想起那篇散文里"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的瞬间。名家笔下的亲情,原来就藏在这些日常的牵挂里。
重读的感悟
深夜台灯下,我在这本《现代散文精选》的扉页写下一段话:"真正的好文章会随着年岁增长变换滋味。二十岁读《背影》看到父爱,三十岁读却看见所有中国式亲情的缩影——那些不会说爱,却把爱藏在行动里的笨拙表达。"合上书页时,窗外的月光正落在床头的全家福上,母亲的笑脸让我决定明天要给她打个长长的电话。
或许每个游子心中都有一篇属于自己的《背影》。感谢这些亲情散文名家名篇,它们像一盏盏温暖的灯,照亮我们忽略的感动,提醒我们珍惜眼前人。文字的力量,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