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阑珊处,月圆人团圆——元宵日记
一、华灯初上
正月十五的傍晚,暮色还未完全笼罩城市,街巷已悄然点亮了万千花灯。我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老街上,抬头望去,一串串红灯笼如流火般蜿蜒至视线尽头,将夜色染成温暖的橘红。灯笼上墨迹未干的谜语随风轻晃,仿佛在低声诉说千年的文化密码。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笔下的元宵盛景,此刻正穿越时空在眼前重现。卖糖人的老者用琥珀色的糖浆勾勒出腾飞的龙凤,孩子们举着琉璃灯笼追逐嬉戏,光影在他们稚嫩的脸庞上跳跃成星。
二、月满西楼
行至城隍庙前的广场,圆月恰好攀上飞檐。汉服少女们手提莲花灯缓步走过,衣袂翻飞间带起细碎铃声。忽然有孔明灯自人群中升起,暖黄的光晕里隐约可见“山河无恙,人间皆安”的祈愿,引得无数人仰首凝视。
记忆中的元宵味
- 祖母手作的芝麻汤圆在青瓷碗里浮沉
- 父亲用竹篾扎的兔子灯会眨眼睛
- 邻家姐姐鬓边颤巍巍的绒花发簪
这些记忆碎片在桂花酒酿的香气中渐渐清晰,又随着绽放的烟花化作漫天星辰。护城河畔,柳枝新芽与灯笼倒影在水面交织,游船划过时碎成粼粼的金色涟漪。
三、灯火可亲
归家时已是深夜,母亲在门前挂起一盏走马灯。灯影里奔走的骏马与嫦娥让庭院成了微型剧场。我们围坐着分食雪白的元宵,糯米皮咬开的瞬间,黑芝麻馅如墨般流淌,甜蜜的气息萦绕在每个人的笑涡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或许就是元宵节最美的隐喻——在光与影的交错中,我们终将遇见最温暖的团圆。
夜风拂过檐角风铃,将此刻的圆满送往更远的远方。我望着天际那轮明月,忽然明白:所谓永恒,不过是无数个值得珍藏的当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