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丰年多黍多稌,秋日闲思录

丰年多黍多稌,秋日闲思录

一、田间拾穗

晨起推窗,稻浪翻金,忽忆《诗经·周颂》"丰年多黍多稌"之句。农人弯腰割穗的剪影,在初阳里凝成古老图腾。镰刀划过秸秆的沙沙声,竟与两千年前周人收获时的韵律重叠。蹲身拾起遗落的谷粒,指腹摩挲着饱满的稃壳,恍惚听见社稷坛上祭祀的编钟。

1. 谷仓记忆

老宅西厢的杉木粮仓,仍残留着新谷的清香。祖父用石灰画下的"丰"字咒符,在斑驳木板上若隐若现。记得幼时攀爬谷堆,沉甸甸的稻粒从指缝倾泻,如同时光在陶瓮中发酵的蜜酒。

二、檐下听雨

午后骤雨敲打瓦当,将晒场上的谷香蒸腾成雾。蜷在美人靠上翻《齐民要术》,"获不可不速,常以急疾为务"的朱批赫然入目。窗外拖拉机轰鸣驶过,惊起竹筛上啄食的麻雀,现代农耕的喧嚣与古籍里的叮咛在此刻交锋。

2. 祭丰仪式

村口社庙的秋报祭仍循古礼:三牲五谷堆成锥形,耆老用方言吟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红烛摇曳间,我看见甲骨文的"丰"字在供桌上方浮现——那分明是两株嘉禾垂首的模样。

三、月夜沉思

暮色浸透打谷场时,邻家孩童举着糯米糕追逐嬉戏。他们衣襟沾着糖霜,如同古人"十月获稻,为此春酒"的欢愉穿越时空而来。北斗斜挂粮囤上方,突然懂得"多黍多稌"不仅是丰收纪实,更是先民对宇宙秩序的朴素认知。

夜风送来晚稻的私语:
"我们是大地写给天空的情书
在季风的邮路上
走了三千年"

合上日记本时,一粒稗子从书页间滑落——这误入诗章的野性精灵,或许才是"丰"字最生动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