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雕的“秋日独坐”日记
十月十五日 晴
今日重读关雕的《秋日独坐》,心中颇有感触。诗云:“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闲坐夜已久,幽兴转悠哉。”寥寥二十字,却将一种深秋的寂寥与内心的闲适交融得恰到好处。诗人独坐秋夜,与寒潭、白月、秋雨、青苔为伴,非但不觉孤清,反而自得其乐,转出悠哉幽兴。这种境界,若非心静如水,实难体会。
合上书卷,我忽生一念,何不效仿古人,也去寻一处清静地,体验一番“秋日独坐”的滋味?于是,午后阳光正暖时,我携一壶热茶,信步至城西的静心湖。
湖畔的独坐
静心湖虽在城中,却因地处偏僻而游人罕至,唯有几只水鸟时来时往。我寻了湖畔一张老旧的长木椅坐下,面前正是一汪如镜的湖水,倒映着高远的蓝天和几缕舒卷的白云,恰似关雕诗中那“寒潭映白月”的昼日版本。微风拂过,水面泛起细碎金光,搅乱了倒影,但片刻后又复归平静。
我学着诗中的意境,尝试着真正地“闲坐”下来。起初,思绪仍如往常般纷杂,工作的琐事、生活的烦恼,像湖底被搅起的淤泥,不断冒泡。我强自按捺,只是静静看着水面,看那阳光如何在水波的褶皱间跳跃闪烁。
秋日的馈赠
目光所及,岸边的青苔在石缝间顽强生长,绿意中已夹杂了些许秋日的枯黄。这岂不正是“秋雨上青苔”的景象?虽无雨,但秋意已悄然浸染了每一寸土地。一片梧桐叶旋转着飘落,最终停在水面,像一叶小小的舟。我注视着它随波轻轻荡漾,忽然觉得,这落叶、这湖水、这微风,乃至此刻独坐的我,都成为了这秋日图卷中和谐的一笔。
独坐,并非孤独。关雕的诗,写的是一种主动选择的 solitude,而非被动承受的 loneliness。在这份独自一人的静谧中,人反而能与天地万物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茶温渐凉,但心中的暖意却愈发明显。这份宁静的喜悦,是匆忙生活中最奢侈的馈赠。
归途的思绪
日落西山时,我才起身离开。归途中,城市华灯初上,与方才湖畔的静谧恍若两个世界。然而,心中那份由“独坐”而来的平和与“幽兴”,却并未随之消散。它像一层温柔的滤网,让我再看这车水马龙时,竟也少了几分焦躁,多了一份观察与体味。
感谢关雕这首《秋日独坐》,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生活的邀约,邀请我们在奔忙的间隙,停下脚步,与自己、与自然独处片刻。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喧嚣的世界里,守护好内心那一潭映月的秋水,发现那转瞬即逝的“悠哉”幽兴。这或许就是古诗穿越千年,至今仍能打动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