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子古诗词伴我度晨昏
清晨六时,在啼哭声中醒来。揉着惺忪睡眼走到婴儿床边,看着那张皱巴巴的小脸,忽然想起《诗经·小雅·斯干》中的句子:"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古人称生男为"弄璋",生女为"弄瓦",这其中的期许与祝福,穿越千年依然温热。
诗中的新生命
给孩子喂奶时,他软软的小手抓着我的手指。忽然记起苏轼《洗儿戏作》:"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忍不住轻笑。当初读这首诗,只觉东坡幽默豁达,如今方知字字皆是用血泪换来的感悟。每个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何尝不是这般矛盾?既望子成龙,又愿其平安喜乐。
古韵新声
午后阳光正好,抱着孩子在阳台晒太阳。他咿呀学语,我轻声念着白居易的《阿崔》:"兰入前春梦,桑悬昨日弧。"诗中那份得子后的欣喜与惶恐,如今感同身受。纸尿片、奶粉瓶散落一旁,与古雅的诗句形成奇妙对照。忽然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为人父母的喜悦与担忧,古今一也。
黄昏时分,孩子哭闹不止。抱着他在屋里踱步,不觉吟起陆游的《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虽不是专门写生子的诗,但那份对生命的呵护之情,却跨越时空与我相遇。轻声哼唱着,孩子渐渐安静下来,睁着澄澈的眼睛望着我,仿佛听懂了这千年之前的诗意。
薪火相传
夜深人静,终于把孩子哄睡。坐在书桌前,翻看《唐诗三百首》,读到处处皆是的生子庆贺诗、教子诗、忆子诗。忽然懂得,中华文明之所以千年不绝,正是因为这些诗句中蕴含的生命传承之力。每个新生命的到来,都是一首古老诗歌的重新吟唱。
窗外月色如水,室内鼾声轻微。提笔记录这一天时,忽然想起《尚书》中的话:"诗言志,歌永言。"这些生子古诗词,不仅是文学遗产,更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对生命最本真的礼赞。而我有幸,正在亲历这永恒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