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孤帆远影碧空尽——江畔日记

孤帆远影碧空尽——江畔日记

五月二十日 晴

清晨漫步江畔,忽见一叶白帆自水天相接处缓缓驶来,蓦然想起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千古绝唱。那帆影在朝阳中渐渐清晰,又渐渐模糊,最终化作碧空中的一抹淡痕。

帆影里的时光

记得幼时随祖父在渔村生活,每日最期待的便是看帆船归港。祖父常说:"帆是风的翅膀,载着渔人的希望。"那时不解诗中"孤帆"的寂寥,只觉得千帆竞发的场面最是壮观。如今站在现代化码头,望着零星的传统帆船,方才懂得诗人笔下那渐行渐远的怅惘。

江水依旧东流,而帆影已非旧时模样。钢铁巨轮取代了木制帆船,GPS导航替代了观星辨向,唯有天际线处水天交融的景致,与千年前一般无二。

诗中的永恒

午后重读全诗,发现"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明媚与"孤帆远影"的苍茫竟如此和谐。诗人以帆为笔,在江天之间勾勒出超越时空的画卷——那远去的不仅是友人的行舟,更是无法挽留的时光。此刻江风拂面,恍惚看见李白与孟浩然在黄鹤楼上把酒言欢,而他们的笑声已随帆影没入历史长河。

傍晚时分,一艘观光帆船载着游客的欢笑驶过。船尾拖出的涟漪在夕阳下泛着金光,恰似给古诗添了新的注脚。或许千百年后,当新能源船只遍布江面,仍会有人为"孤帆远影"的意境怦然心动。

夜记

临睡前翻看今日拍摄的帆影照片,忽然明白:古诗里的帆,早已不是具体的物象,而是中国人心中关于离别、远行与守望的文化符号。正如这江水流淌千年,那些寄托在帆影里的情思,也将永远漂荡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