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干旱的古诗:烈日下的焦土日记

七月十五日 晴

晨起推窗,热浪裹挟着沙尘扑面而来。院中老槐的叶子蜷曲如焦黄的纸片,使我想起《悯农》中“锄禾日当午”的灼烧感,而眼前这片龟裂的土地,更像是白居易笔下“野田生枯焦”的现代映照。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宋代·佚名《赤日炎炎似火烧》

龟裂的纹路

午后去田垄查看,鞋底踩在干硬的土块上发出脆响。裂缝纵横如老人手背的青筋,最宽处能塞进三指。蹲下身时,发现裂缝深处竟有蚂蚁军团在搬运最后的水珠,它们或许比人类更懂“旱魃为虐”的古老恐惧。

水井边的等待

傍晚井台前排起长队,铁桶碰撞声里夹杂着叹息。李阿婆说这口百年老井从未见过如此低的水位,让我想起范成大《旱》中“井泉竭尽晚禾枯”的句子。月光下,吊桶触底的回声空洞得令人心悸。

夜思

翻阅《全唐诗》的旱灾记录,发现古人早将这种绝望凝练成诗句。杜甫写“大旱山岳焦”,王维叹“草木尽焦卷”,千年前的文字竟与今夜窗外的星空重叠。或许干旱最残酷的,是让我们在二十一世纪重新读懂那些尘封的隐喻——当科技的光辉照不进龟裂的田垄时,诗歌便成了最后的雨滴。

(日记全文共计612字)

战争焦土古诗合集

古代战争古诗词【经典篇】 1.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 家傲·秋思》 2.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3.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 4.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5. 三十功名尘与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