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迟来的古诗:春日记事

迟来的古诗:春日记事

四月十五日 微雨初霁

晨起推窗,忽见院中那株迟开的桃树竟不知何时缀满了浅绯的花苞,在湿润的春风里怯生生地舒展着花瓣。这才惊觉清明已过半月,邻家墙头的海棠早谢作满地胭脂雪,而我的桃树方才姗姗启芳菲。蓦然想起白乐天那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原以为只是写高山气候殊异,而今方知这"迟来的古诗"竟早早道尽了世间万物的机缘。

一、迟迟花信

这株桃树是三年前移栽的。当时花匠再三保证是早花品种,承诺必在清明前绽放。谁知年年期待,年年迟暮,今岁尤甚。母亲笑说它莫不是得了贾府海棠的脾性,非要"借得梅花一缕魂"才肯开放。我提着陶壶给花树浇水时,水珠滚过茸茸青桃,忽然觉得这迟来未必是缺憾——当百花开到荼蘼,春色渐欲倦人眼时,忽然有这么一树新艳撞入眼帘,倒比应时而开更教人珍惜。

想起王荆公的《春夜》:"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若是寻常花影,未必能撩动诗心,恰是因着春夜深寂时忽然瞥见移墙花影,这"迟来"的惊鸿一照,反而成就了千古名句。

二、迟迟诗心

午后整理旧书,从《唐诗别裁集》里飘落一页泛黄纸笺,上头是去岁抄的半阕词:"昨夜诗笺初草就,晓来墨重句难工"。不禁莞尔——原来我与这桃树竟是知音。去岁欲咏春桃,搜肠刮肚只得零散词句,待要续成时已值芍药凋零。而今对着迟开的桃花,那些散落的字句忽然自己连缀成篇,恰如杜甫所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这教人想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盛唐时寂寂无闻,沉埋数百年后才被宋人从故纸堆里重新发掘。若是没有这迟来的赏识,"春江潮水连海平"的浩渺气象,恐怕真要永远湮没在历史长河里了。

三、迟迟悟道

暮色染窗时,桃瓣被夕阳镀得透明。忽然明白所谓"迟来",不过是人类强加的时间刻度。花开不分早晚,只分是否尽情;诗作不论古今,只论是否真切。你看韦应物写"春潮带雨晚来急",一个"晚"字反而让雨势更添匆遽之美;王维吟"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花开无人见又何妨?自在开谢便是圆满。

最妙是李义山那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若没有"近黄昏"的迟暮之感,又怎能烘托出夕阳的壮美?可见迟来未必是遗憾,有时反而是造就永恒的必然。

合上日记时,夜风送来三两桃瓣落在纸页上。忽然想起今日正是谷雨——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这桃树赶在春暮绽放,倒像是特意来为春天压卷的。或许明日该去寻那本《唐人万首绝句》,看看还有多少这般"迟来的古诗",在岁月里静候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