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古诗寻迹日记
十月二十三日 晴
今日,我循着一条几近被荒草淹没的小径,再次探访了城西的云岫山。此行的目的,不为登山览胜,亦不为采集标本,只为再次拜读那镌刻于断崖石壁之上的古老诗篇——那首无名氏留下的《云岫岩题诗》,我私下里总爱称它为“岩石古诗”。
午后阳光正好,金辉穿过疏朗的枝叶,斑驳地洒在布满青苔的石阶上。山风带着秋日特有的干燥与草木清香,吹得人衣袂翻飞。越往深处走,人迹越是罕至,唯有啁啾的鸟鸣和偶尔惊起的昆虫,陪伴着我的孤身探访。
与古人的沉默对话
终于,在那面熟悉的巨大岩壁前,我停下了脚步。历经数百年的风霜雨雪,那首岩石古诗的字迹已不如想象中那般清晰,许多笔划边缘已被岁月磨圆,与岩石的天然纹路深深交融,仿佛它们生来便是一体。我伸出手指,极轻地、敬畏地临摹着那些苍劲的刻痕:“云岫无心自卷舒,石根亘古意何如。苔痕漫蚀前朝字,犹向荒崖说太初。”
每一次触摸,都仿佛能感受到凿刻者当年的心跳与呼吸。他或她,是怀着怎样的心境,在这人迹罕至之处,耗费如许心力,只为将一时的感喟交付于亘古的沉默之石?是仕途失意的愤懑,是超然物外的洒脱,抑或仅仅是对天地之美最纯粹、最急于表达的礼赞?这岩石古诗本身,便是一个永恒的谜题,它拒绝被轻易解读,只以沉默接纳着后来者的一切想象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