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古诗之游历日记
一、豫章故郡的朝霞
清晨五时三刻,我立于赣江之滨,看东方既白。霞光如王勃笔下"潦水尽而寒潭清"般澄澈,江面浮动着碎金似的光斑。对岸的滕王阁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九重飞檐刺破青天,恰似"层峦耸翠,上出重霄"的具象化。昨夜细读《滕王阁序》至子时,此刻亲眼得见,方知"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并非虚言。
二、阁中漫步的时空交错
登阁时特意数了台阶——正好八十九级,暗合初唐至当下的世纪流转。在第五层回廊遇见位银须老者,正用赣语吟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他告诉我每年重阳节,此地仍有文人墨客效仿阎公雅集,只是手机镜头取代了笔墨纸砚。展柜里明代摹本《滕王阁序》的绢本上,"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墨迹如刀刻斧凿,让我忽然懂得何为"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三、江帆秋色的现代注脚
午后乘轮渡溯江而行,两岸高楼玻璃幕墙反射着日光,恍若"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游船播讲的电子导览词与千年古诗交织:"现在各位左侧是红谷滩CBD,正是王勃诗中'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的当代呈现..."忽然有白鹭掠江而过,在金融中心的玻璃幕墙上投下惊鸿照影,完美复现了"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意境。
今日最动人的发现,是在阁心发现的当代题诗:"云销雨霁,二维码扫彻区明。虹销雨霁,WiFi连五湖宾朋。"这或许就是"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在数字时代的新生。当古建筑遇见现代科技,当传世绝唱遇上短视频时代,文化传承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延续着。
四、暮色里的感悟
日落时分再登高阁,见赣江渐染橙红。想起王勃作序时不过弱冠,却已有"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的浩叹。今人观此景,多半忙着用手机支架拍摄延时摄影,但那份对天地浩渺的震撼,想必与千年前一般无二。华灯初上时,滕王阁的轮廓灯骤然亮起,恍若徐孺下陈蕃之榻时悬着的明珠,照见"胜友如云,千里逢迎"的盛况跨越时空仍在延续。
归途列车飞驰,重读电子版《滕王阁序》,忽觉"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在此刻有了新解——现代人不再困于地理距离,却常迷失于信息洪流。或许我们需要时常回到这样的文化地标,在"阁中帝子今何在"的叩问里,找寻"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背后的永恒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