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野堂前春意深
壬寅年二月十五 微雨初霁
晨起推窗,忽见庭前杏花已缀满枝头,方才惊觉东坡先生"秀野堂前花意深"之句,正是为此情此景所作。檐角残雨犹滴,而东风已携春信至,拂过青石阶上嫩苔,惊起三两觅食的雀儿。
母亲在廊下修剪桃枝,碎红落满素衣。记得去岁此时,她曾指着《秀野堂图》告诉我:"古人以'秀'字状野景,非独言山水明秀,更谓天地生发之气。"而今看那新绽的海棠,瓣缘沁着宿雨,恰似砚中未干的胭脂色,方知这"秀"字原是会生长的——昨日才结苞的玉兰,今晨已绽作亭亭玉盏;竹篱边的忍冬藤,悄无声息地蔓过西墙;就连青瓦罅隙间,也不知何时钻出几茎狗尾草,在风里摇出毛茸茸的弧线。
午后访城南旧园
撑着油纸伞沿河而行,岸柳垂丝蘸水,画出一圈圈涟漪。有老翁坐于矶头垂钓,蓑衣上的雨珠莹然欲坠,竟与身后青山融成一幅水墨。忽然想起韦庄"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稏肥"的秀野之景,虽未见稻浪,但看荇藻浮沉处,游鱼唼喋,亦觉生机盎然。
园中茶寮偶遇卖花妪,竹篮里堆叠着带露的芍药。买得一支别在襟前,忽闻身后有人吟道:"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回首见是旧同窗,相视而笑。共坐品茗时,她指着远处烟雨中的亭台道:"这园子改建多次,唯独'秀野亭'三字匾额始终未换,可知世人皆爱自然真趣。"
暮色渐浓时归家,见邻家稚子蹲在墙根观察蚂蚁搬家,裙裾沾了泥泞却浑然不觉。忽然记起《秀野堂记》有云:"观物之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诚哉斯言!春色之秀,不在奇花异木,而在万物欣然生长之本真。遂取案头素笺,研墨录下今日所见——原来最动人的秀野春光,从来不在唐诗宋词里,而在推开窗的刹那,在低头俯首的瞬间,在每一个被生命惊动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