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怎么讲古诗——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日记

怎么讲古诗——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日记

日期:2023年10月26日 星期四 天气:晴

今天下午的语文课,李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题为“怎么讲古诗”的专题课,这完全颠覆了我以往对古诗枯燥、难懂的刻板印象。以往学习古诗,无非是老师逐字逐句翻译,我们机械地背诵诗意和中心思想,整个过程味同嚼蜡。但今天,李老师却像一位技艺高超的导游,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真正走入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一、从“音律”入手,感受语言的韵律之美

李老师并没有一上来就讲解《山居秋暝》的文字含义,而是先让我们闭上眼睛,听她用舒缓的语调吟诵。“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那声音仿佛有魔力,平仄起伏间,我仿佛真的听到了雨滴从树叶滑落的声音,感受到了秋日傍晚的微凉。她告诉我们,讲古诗,首先要“读”,通过反复的吟诵,去捕捉诗歌内在的音乐性,这是理解古诗情感基调的第一步。我们跟着她一起摇头晃脑地读,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

二、以“画面”为桥,搭建意境的想象之舟

接着,李老师问我们:“读完这首诗,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雨后的青山、皎洁的月光、清澈的泉水、竹林里的浣女、莲动下的渔舟……她则在一旁,用精妙的语言为我们勾勒、丰富这幅“秋暝山居图”。她强调,讲古诗的核心在于“画面感”。诗人用文字作画,我们就要用想象去还原和沉浸其中。她甚至让我们尝试用画笔简单勾勒诗中的元素,一时间,抽象的文字变成了每个人笔下独一无二的风景。

三、探“背景”之源,深挖情感的共鸣之井

当我们都沉醉于诗中的宁静美好时,李老师话锋一转,开始讲述王维的生平,特别是他晚年半官半隐的状态。她解释道,只有了解了诗人渴望远离官场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背景,才能真正明白“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句诗背后深沉的情感——那是一种对闲适田园生活的由衷向往和坚定选择。这一刻,古诗不再是考试的重点,而是与一位千年前智者心灵的对话。

四、融“生活”之思,点亮经典的现代之光

课程的最后,李老师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王维的‘山居’生活,对我们今天的现代生活有什么启示?”我们讨论了内卷、焦虑、人与自然疏离等现实问题。忽然发现,古诗所描绘的那份宁静与超然,正是我们当下亟需的心灵慰藉。它教会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如何寻找一方属于自己的“空山”,去聆听内心的声音。这让我明白,讲古诗的最终目的,是让古典智慧照进现实生活

这堂关于“怎么讲古诗”的课,让我受益匪浅。它告诉我,古诗不是冰冷的文物,而是充满温度的生命记录。学习它,不仅要用脑去理解,更要用心去感受,用想象去遨游,用生活去体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读懂古诗,让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我们的生命里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