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诗境中的夏夜独思
2023年7月15日 星期六 闷热
梅雨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读到赵师秀这句诗时,窗外的雨正顺着空调外机滴答作响,恍惚间竟与千年前的黄梅雨季重叠。此刻我独坐书房,电脑屏幕的蓝光映着半杯冷掉的茉莉花茶,突然理解了《约客》中"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孤寂况味。
一、灯花与时光的隐喻
古人油灯里的灯花,如今化作我台灯下飘散的烟灰。记得博物馆见过宋代省油灯,灯芯结花时爆裂的轻响,该是夜读人最熟悉的背景音。赵师秀等客不至的焦躁,在棋子与灯盏的碰撞间化作诗行,而现代人刷着无人回复的微信界面,连惆怅都显得匆忙。
二、电子时代的"约客"困境
手机日历跳出三小时前的提醒:"20:00与张编辑视频会议"。对方头像始终灰着,消息列表里躺着我的第五条追问。忽然想起诗里那个永远在路上的"客",或许正困在某个信号盲区,就像被梅雨阻断的乡间小道。我们不再敲棋子,改敲机械键盘,但等待的焦虑古今相通。
屏幕幽蓝代灯花
消息提示似蛙哗
空调滴水说寂寞
千年孤坐共一家
三、寻找现代生活的诗意
关掉待机的电脑,特意找出蒙尘的围棋罐。黑子落在楠木棋盘上的脆响,惊醒了打盹的橘猫。雨不知何时停了,月光从云缝漏进来,在棋谱上描出青白的花纹。这才明白,所谓诗意不在拒绝现代,而在给科技生活留出呼吸的缝隙——像赵师秀那样,允许自己在等待中闲适地惆怅。
夜渐深,棋盘摆到第七手,茶已续过三回。手机突然震动,张编辑发来道歉的语音,背景音里是机场广播。我按下语音键:"没关系,正好写了篇日记..."窗外,今年第一声蝉鸣混着蛙声,轻轻接续了千年前的黄梅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