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初三上古诗日记:重读水调歌头与月夜忆舍弟有感

初三上古诗日记:重读《水调歌头》与《月夜忆舍弟》有感

十月十五日 星期六 晴

今夜月光格外皎洁,透过窗棂洒在书桌上,正好照亮了翻开的语文课本。初三上学期古诗单元中,苏轼的《水调歌头》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在银白的月光下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记得语文老师讲解《水调歌头》时,特别强调了苏轼在词中展现的豁达胸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些句子当初背诵时只觉得韵律优美,而今在月光下重读,却有了更深的体会。初三的我们,不正经历着各种各样的"离合"吗?最好的朋友因为父母工作调动转学去了南方;班级重新分班,有些熟悉的面孔去了别的教室。这些分离让人惆怅,但苏轼却说"此事古难全",是啊,自古以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重要的是保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展现了另一种情感。在战乱年代,诗人与弟弟离散,只能通过明月寄托思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句诗让我想起远在老家的爷爷奶奶。虽然现在可以通过视频通话见到他们,但总觉得隔着屏幕的问候少了些许温度。杜甫在诗中表达的对亲人的牵挂,穿越千年依然能够打动人心。

古诗与现代生活的共鸣

学习这些古诗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为什么这些千百年前的作品能够被选入课本,一代代传诵。它们不仅仅是考试需要背诵的内容,更是古人情感与智慧的结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或许习惯了碎片化的阅读和即时的通讯,但这些古诗提醒我们,有些情感是需要沉淀和品味的。

月光慢慢移动,已经照到了墙上的全家福照片上。我忽然想到,千年以后,是否也会有人读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字,感受着我们此刻的情感呢?也许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它让不同时空的人们能够心灵相通。

合上课本,我决定这个周末给远方的朋友和亲戚写封信,不是微信消息,不是电子邮件,而是用笔写在纸上的信。虽然慢,但正如这些历经时间洗礼的古诗一样,有些东西值得等待,值得用心去表达。

水调歌头和月夜忆舍弟的诗歌赏析合集

《月夜忆舍弟》古诗原文和赏析 篇1 【诗句】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出处】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鉴赏】寄信难达,已引起我多少痛苦,况且战乱频仍、难以休兵。 【全诗】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注释...

中考语文诗词比较阅读《水调歌头》《月夜忆舍弟》含答案

【乙】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8.《水调歌头》这首词从不同角度写了“月”的特点。“明月几时有”从时间长度写月亘古长悬;“”一句不仅从空间距离直接写月距人甚远,也明确表现了月带给人的身体感受;“...

部编九(上)第三单元羁旅思乡诗(水调歌头、月夜忆舍弟、商山早行)优秀课 ...

诗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苏轼 课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 总《商山早行》/温庭筠 览 1.了解作者生平,理解关键句子的表面意思 和深刻意蕴,品味诗词的艺术美。(重点) 2.学会鉴赏羁旅行役、思乡怀远诗的思想感 情以及常用技法,做状元成到才路 “读一首诗,知一 类诗”。 (难点) 状元成才路 3.反复诵读,背...

古诗月夜忆舍弟和水调歌头内容

古诗月夜忆舍弟和水调歌头内容 古诗《月夜忆舍弟》和《水调歌头》相关写作 一 一、原文 《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二、衍生注释 1.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孤雁的...

...天涯共此时”意境相似的句子是:___《月夜忆舍弟》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意境相似的句子是:___《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___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诗中似是概括叙述,实为触景生情,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的句子是:__。2.《月夜忆舍弟》诗中...

阅读《水调歌头》和《月夜忆舍弟》,回答以下问题:1. 简要概括两首诗词的...

1. 写作背景:《水调歌头》是苏轼在中秋夜因思念弟弟苏辙而作,当时苏轼在密州任职,与弟弟七年未聚;《月夜忆舍弟》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因战乱与兄弟分散,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担忧。2. 情感表达:两首诗词都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情感,但《水调歌头》更多是豁达和乐观(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