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畔的秋思日记
十月十五日 晴
晨起推窗,忽见梧叶满地,才惊觉已是深秋。忽然忆起范石湖"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之句,一时兴起,遂携《石湖集》往城西横塘漫行。
水墨丹青入眼来
穿过市井喧嚣,渐见芦花摇雪。站在石拱桥上极目远眺,果然"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虽不见宋代稻浪,但菱塘犹在,白鹭掠水时惊起粼粼金光,恍若词人笔下景致穿越千年与今人重逢。三两只渔船泊在柳荫下,渔人闲坐船头垂钓,俨然"钓舟闲系夕阳滩"的意境。
坐在凉亭中展卷细读,忽觉范成大写石湖之妙,不在工笔细描而在于气韵捕捉。譬如"西风初皱水面,斜日略翘峰棱"十二字,便将秋湖神韵勾勒得淋漓尽致。此刻眼前湖面正因秋风泛起细密皱纹,远山被斜照勾勒出黛色轮廓,方知诗人观察之精微。
古今交汇处的沉思
沿着湖滨栈道徐行,现代健身步道与古代堤岸巧妙融合。游人来往如织,却少有人驻足品读石刻上的《石湖》全诗。忽见一老先生携水桶在亭前地书,正以遒劲笔法书写"世间何处有神仙,卧听檐牙泻玉泉",围观者纷纷拍照,古诗词竟以如此鲜活方式流淌进现代生活。
坐在茶室啜饮碧螺春时,重读"莫笑躬耕老蜀山,也胜菜腹守祠官"之句,忽然心有所悟。范成大当年退居石湖时的心境,或许正如此刻暂离都市喧嚣的我,在山水间寻得片刻安宁。诗人将政治失意转化为审美观照,把平凡农事升华为诗意栖居,这种超越困境的生命智慧,或许正是石湖诗篇最动人的精神内核。
暮色中的告别
夕阳将云彩染成绀碧色时,整片湖面果然如诗人所咏"天心水面两相照,幻出珠宫贝阙寒"。波光荡漾处确有水晶宫阙的幻美,手机镜头竟拍不出其中万一。这才明白有些景致必须亲临其境,有些诗境必须用心体悟。
归途车载电台恰在播放《经典咏流传》中《四时田园杂兴》的新唱,轻快旋律让古老诗句焕发新生。忽然想起范成大在石湖筑园时曾言"朝士之嗜诗者,未必能游;能游者,未必能吟;能吟者,未必能书",而今普通如我辈,竟能同时实现游、吟、书三重体验,实为时代之幸。
暮色渐浓时,湖面升起淡淡烟霭,正如诗卷末句"雾霭溟蒙山有无"的意境。合上书册时,但见新月如钩,悄然挂上越城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