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渐深时,檐角雨声碎。案头青灯映着半卷医书,砚中墨痕犹带当归苦涩。忽忆白昼集市见闻——那卖炭翁咳喘如风箱,小童高热惊厥时母亲破碎的哭喊,皆在雨声中愈发清晰。
一、药香里的众生相
晨起开铺便见三四人候着。穿短打的汉子摊开生满冻疮的手,裂纹里还嵌着黑煤渣。"郎中的药酒真神!去年抹了竟没溃脓..."他咧着嘴笑时,我瞥见其袖口露出道新伤。抓了把艾叶添进药包,终究没收那枚磨得发亮的铜钱。
午后最是难熬。抱着婴孩的妇人浑身颤抖如秋叶,小娃面色已泛青紫。银针挑破喉间血泡时,听见她指甲深深掐进木柜的声响。待孩儿啼哭乍响,她跪地叩头的闷响惊飞了檐下麻雀。
二、檐下独酌时
此刻雨幕隔绝了尘嚣,独饮的雄黄酒灼着喉头。药柜阴影里,白日那些疼痛的余韵仍在发酵:跛脚书生为赶考强忍痹症,老妪用树皮绳系住豁口的药罐...忽然懂得师父当年为何总在雨夜痛饮——有些病入膏肓的世道,原非草木可医。
醉眼朦胧间,见雨水在青石板上敲出《金匮要略》的节奏。拾起白日那孩童落下的布老虎,针脚歪斜处还沾着泪渍。明日该去西街看看那家卖伞的,久咳的婆婆怕是撑不过这个雨季。
三、更漏声中的顿悟
三更梆子响过,酒壶已空。雨声中恍惚听见师父临终言:"医者如摆渡,莫问江河深浅"。忽有急促拍门声混着雨点砸来,忙拭去醉意抓药囊——这世间从不会等谁醒酒。
(全文共62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