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孤雁古诗赏析:秋夜独思日记

孤雁古诗赏析:秋夜独思日记

一、孤雁掠影

今夜月色如霜,我独坐窗前翻阅《全唐诗》,忽见杜甫《孤雁》一诗:"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字字如锥,刺入心扉。那只离群的孤雁,仿佛正从泛黄纸页中振翅飞出,在秋夜的凉风中划出一道凄清的弧线。

二、诗眼解构

诗人以"不饮啄"三字起笔,将孤雁的焦灼具象化。雁足本应踏碎芦花浅水,此刻却悬于高空,成为天地间孤独的标点。我忽然想起去年深秋,在洞庭湖畔见过相似的场景——一只掉队的灰雁在暮色中盘旋,它的鸣叫像钝刀般割裂云层,而回应它的只有浩渺烟波。

颔联"谁怜一片影"最是绝妙。雁影本无形,诗人却用量词"片"将其物化,如同飘零的秋叶。这让我想起自己初到异乡时,在出租屋镜中看见的憔悴倒影。万重云海既是实景,又何尝不是人世间重重樊篱?

三、古今对话

夜渐深时,窗外真的传来几声雁鸣。现代都市的霓虹映照下,那声音竟与千年前杜诗产生奇妙共振。我翻开日记本写道:"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孤雁,2023年的孤雁或许是地铁末班车上,那个对着手机屏落泪的西装背影。"

四、生命启示

孤雁的意象总在提醒我们:生命的本质原是孤独的远行。但杜甫在尾联留下转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这分明是绝望中的坚守。就像此刻我在台灯下记录思绪,笔尖与纸页的摩擦声,何尝不是对存在本身的确认?

合上日记时,晨光已漫过窗棂。那只想象中的孤雁终于在我心里找到了栖息的沙洲,而它的每片羽毛,都闪烁着古诗的永恒光芒。

崔涂《孤雁二首·其二》赏析:展现了孤雁的凄凉境遇也寓含了诗人自身的...

由“几行”可以得知,因为只有雁飞时才排成整齐的队形;对句说“孤”,“独”即“孤”。“几行”与“独”形成强烈对比,孤雁就凸显出来了。诗人终生未仕,四处漂泊,多天涯羁旅之思,此时正在旅途之中,春回大地,南雁北归,举目远望,一行行的大雁正展翅高空,向塞北飞去。转眼之间群雁已消失在天际。突然,头上又飞过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