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归兴古诗·山居秋暝日记

归兴古诗·山居秋暝日记

癸卯年八月十二 晴

晨起推窗,见远山含翠,白雾如绡,忽然忆及王摩诘《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之句,竟与此刻景致浑然相契。檐角残雨犹滴,恍若为诗人千年前的笔墨作注。自沪上归乡旬月,方知古人"归兴"二字,非止舟车劳顿之终,实乃魂灵安顿之始。

一、朝暾汲泉

卯时携陶瓮往南山汲泉,石阶苔痕新润,竹篮沾露欲垂。涧水泠泠处,忽见三二稚子赤足摸蟹,笑声撞碎空谷岑寂。想当年摩诘"竹喧归浣女"之趣,大抵如此。山民淳朴,遇人必呼"食朝未",音调九转如歌。归途遇老妪赠野柿三枚,色如丹砂,置诸青瓷盘内,竟似嵌进了一阙小令。

二、午窗读画

晌午于东窗下展观《辋川图》摹本,松风穿牖,翻动纸页簌簌。忽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非仅诗语,实乃透视法之绝妙运用——银辉为彩墨,溪声作题跋。近日总悟得唐人诗画相通之妙:杜工部句可入北宗山水,李太白诗堪写南宗烟云,而王右丞恰在似与不似之间,如檐角风铃,既系于尘世,又响彻太虚。

三、暮色听钟

日跌时分,古寺钟声渡云而来。着木屐行至薜荔墙下,但见"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竟成谶语——城中旧友致电邀返沪上,言某跨国公司虚位以待。笑对群山答曰:此间已有松针铺榻,云絮作衾,更兼泉酿代酒,何须锦衣夜行?暮鸦驮着金晖投入林莽,恍若王维搁笔时最后那滴墨,在时光宣纸上徐徐氲开。

夜阑秉烛,重读《山居秋暝》,忽惊觉全诗二十八字竟如廿八星宿,排列成照耀归人心灵的永恒坐标。归兴之浓淡,原不在距乡远近,而在能否以诗心观照万物。今录此篇,非为纪事,惟愿他日尘嚣蔽目时,得借此山间秋气洗涤心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