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观书有感古诗原文

《观书有感》日记:半亩方塘一鉴开

晨读偶得

清晨推开窗时,天光云影正徘徊在昨夜积雨的洼地上。这景象突然让我想起朱熹《观书有感》中"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句子。那方寸之间的水塘,竟能容纳整个苍穹的倒影,恰似我们有限的脑容量,却能通过阅读承载无限的思想。

书页里的清渠

午后重读《陶庵梦忆》,张岱笔下"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的描写,让我忽然明白诗中"问渠那得清如许"的深意。那些历经三百年仍清澈见底的文字,正是因为有着"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滋养——作者对生活永不枯竭的观察与热爱。我在日记本上画下歪斜的渠岸线,试图捕捉这种流动的智慧。

砚边沉思

傍晚整理书架时,灰尘在斜阳里起舞。这让我想起诗的后两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去年强迫自己啃《纯粹理性批判》的狼狈,与今春重读时豁然开朗的对比,恰似诗中描写的舟行体验。原来真正的阅读,不该是纤夫拉船般的生硬,而要等待思想水位自然上涨。

夜灯下的倒影

临睡前读《夜航西飞》,柏瑞尔笔下的非洲夜空倒映在飞机舷窗上,竟与八百年前朱熹看到的方塘光影重叠。这跨越时空的呼应让我在日记里写下:"每个时代真正的读书人,都在共享同一种光明。那些在书页间流转的天光云影,从来不需要签证。"台灯将我的侧影投在墙面上,仿佛也给这夜的方塘添了新的倒影。

合上日记本时,月光正漫过窗台。忽然懂得古人为何要把读书心得称作"观书有感"——那分明是在文字的水面上,照见自己灵魂的模样。

古诗《观书有感》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注释】半亩:形容池塘之小。方塘:方形的水塘。一鉴开:像一面镜子被打开。鉴,镜子。古时候,镜子用镜袱盖上,用时打开。意谓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此句将书比作半亩方塘,形容方塘极其清澈。共徘徊:指都在如镜...

【观书有感】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观书有感】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观书有感 朱熹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译文及注释】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

观书有感其一其二两首诗原文合集

2、《观书有感》其二原文: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译文: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 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 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漂。 观书有感其一其二古诗原文 观书有感其一其二古诗原文 《观书有感二首》是宋代理学家...

古诗《观书有感》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观书有感》是明代文人冯梦龙创作的一首古诗,今天我们将为您翻译并赏析这首古诗的原文。 观书有感 开卷有益真可贵, 翻开古籍启智慧。 豪杰风流江山亮, 史书流传歌舞飞。 前贤智者文章辨, 奇书幻境神仙追。 宝典图谱成追求, 风华胜概魏晋风。 上古诗书茂林泽, 楚辞唐诗堪回味。 遥想当年人民雅, 学识渊博如海...

《观书有感》古诗 原文合集

观书有感古诗原文 作品原文: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 [2] 《观书有感》(其一) (2 张)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华美丽的分割线---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观书有感古诗翻译合集

观书有感其一意思(翻译、拼音 版注释,朱熹古诗赏析) 观书有感其一全文(原文):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其一全文翻译(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 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

观书有感古诗原文

观书有感古诗原文 作品原文:《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 [2]《观书有感》(其一) (2张)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华美丽的分割线---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

观书有感其二古诗原文

原文:《观书有感二首·其二》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译文: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大船就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赏析:组诗《观书有感》共二首,这是第二首。这首诗写到辛弃疾壮志难酬的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