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梦溪笔谈录·秋夜读庄子有怀

梦溪笔谈录·秋夜读庄子有怀

壬寅年八月既望 霜月悬檐

夜读《南华经》至「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句,忽闻窗外飒飒声如涛涌。推牖而观,但见庭中老槐摇落金叶纷披,恍若庄周梦蝶时振翅之影。昔沈存中《梦溪笔谈》载草木荣枯之理,今观此景,方悟宇宙消息竟在方寸庭阶之间。

一、鲲鹏之思

忆《逍遥游》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然余今居闹市三楹屋,唯见四方天井悬孤月。忽悟庄子所谓游心于淡者,非谓形骸之遨游,乃神思与造物者游。譬如案头青瓷盏中茶烟袅袅,其升腾变幻之态,岂逊于南海之鹏抟风九万里?此即齐物之妙谛——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二、庖丁解牛之道

昨日见邻家庖人治羊,刀光游走于骨隙,俨然有「批大郤,导大窾」之韵。因思作文之道亦当如是:世人常苦词不达意,盖因强以言语缚天地万象。若得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则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昔苏轼评陶渊明诗「似癯实腴」,正是此理——看似平淡的日记琐记,若能窥见道术所在,便是最高妙的文章。

三、濠梁之辩的启示

今晨与稚子观池鱼,小儿忽问:「鱼儿可知水寒否?」顿忆惠施与庄子濠梁观鱼之辩。夫日记者,非独记录生活,实乃与万物对话之凭证。当我们写下「晨露沾衣」时,岂知露珠是否愿为人间笔墨作注?此即古诗文最深刻的人文关怀——在书写中消解物我界限,使日记成为映照天地心的玄鉴

夜渐深沉,墨池已凝霜色。忽觉《梦溪笔谈》所载日月食象、草木异闻,与庄子寓言实乃同源之流:皆是以微尘见大千,借毫末窥宇宙。今人作文,当效古人格物致知精神,使日记不止于记事,更成为参悟生命本真的「心斋」。书毕搁笔,但见东方既白,昨夜秋风已化作文页间的蝴蝶,永驻于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