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古诗原文的秋夜随想日记
明月别枝惊鹊的夜晚
昨夜重读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句子突然让我想起上周在老家后山的夜行。那晚的月亮也像词中描写的一般,清冷的光辉斜斜穿过槐树枝桠,惊起两三只宿鸟,扑棱棱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稻花香里的童年记忆
词中"稻花香里说丰年"让我忆起儿时夏夜。大人们在晒谷场乘凉时,总爱指着远处起伏的稻浪说"今年定是好收成"。如今水泥森林里的孩子,怕是再难闻到带着泥土气息的稻花香了。记得那时我总爱趴在竹床上数星星,蝉鸣声和着蛙鼓,比任何催眠曲都有效。
七八个星天外的哲思
辛弃疾笔下"七八个星天外"的意境,让我想起在城市光污染中消失的星河。上周特意驱车到郊外观星,躺在草地上看银河横贯天际,突然明白古人为何总将星辰与命运相连。那些闪烁的光点穿越千百年来到眼前,与词人看到的是同一片星空啊。
两三点雨山前的顿悟
最妙的是"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的转折。这让我想起去年迷路时,转过山坳突然看见灯火通明的服务区,那种柳暗花明的惊喜。人生不也如此?看似山穷水尽时,或许下一个转角就有新的风景。
今夜再读这首《西江月》,突然发现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正是因为它能穿越时空唤起不同时代人的共鸣。八百年前的月光依然照亮今人的旅途,词中的蝉鸣鹊啼仍在每个夏夜响起,这大概就是中华诗词永恒的魅力吧。
合上诗集望向窗外,小区里的桂花开了,暗香浮动中仿佛又听见辛弃疾在词中留下的脚步声。或许明天该约上老友,去城郊的山道上走走,看看能否遇见词中那片星天外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