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廿三·骤雨记
午后闷雷自天际滚来时,我正倚窗读东坡诗。忽见西北角"黑云翻墨未遮山"之景,浓云如泼墨般浸染半壁苍穹,却独留远山青黛一线,恰似未及收笔的留白。
雨之狂想
转瞬间"白雨跳珠乱入船"的意象竟在眼前具现——豆大的雨点砸在空调外机上,迸溅成千万颗珍珠,又顺着防盗窗铁栏汇成晶亮溪流。楼下未及收摊的菜贩手忙脚乱,塑料布在风中翻飞如挣扎的白鸟。
这场景令我想起杨万里的《昭君怨》:"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此刻虽无扁舟花底,但急雨敲打遮阳棚的声响,竟与八百年前词人听见的雨打船篷声遥相呼应。
雨中之思
站在六楼窗前,看雨幕将城市切割成模糊的色块。行道树在风中狂舞,叶片翻飞间闪过银亮的光,恍若杜牧笔下"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的磅礴气势。对面写字楼的玻璃幕墙成了天然银幕,映照出云层中忽明忽暗的闪电。
忽有凉风挟着雨丝扑在脸上,带着泥土与草木的腥甜。这味道让人想起儿时在乡下,每逢夏雨祖父便披蓑戴笠去田埂疏通沟渠。那时觉得"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不过是诗人夸张,如今在钢筋森林里,倒真体会到了天地之威。
雨霁偶得
这场雨来得急去得也快。一小时后,西边云层已裂开缝隙,夕阳将积水染成金红色。楼下孩童穿着雨靴踩水洼,笑声与麻雀的啁啾混作一团。水汽蒸腾中,紫薇花被打落大半,残瓣粘在沥青路上,竟像谁随手撒的胭脂。
合上诗集时,发现窗台积水里漂着几片泡发的茶叶,忽忆起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的婉约,与今日所见豪放雨景恰成对照。或许夏雨本就多变,既能"润物细无声",亦可"卷地风来忽吹散",全看诗人截取哪般模样。
六年级必背十五首古诗上册
1. “黑云翻墨未遮山”:乌云像打翻的墨汁一样,还没有来得及遮住山峦。形象地描绘出乌云来势凶猛的样子。2. “白雨跳珠乱入船”: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杂乱地跳进船里。“跳珠”生动地写出了雨点的动态。3. “卷地风来忽吹散”: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把乌云和雨点都吹散了。“卷地风来”突出了风的猛烈。4. “望湖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