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寻钓处
五更天未明,便披衣起身。想起昨日读《渔歌子》中"西塞山前白鹭飞"之句,忽生垂钓之兴。遂取竹竿、丝纶,踏着露水往村外小河行去。沿路蛙声渐歇,东方既白,倒真应了柳宗元"晓汲清湘燃楚竹"的意境。
河畔偶得
择一株老柳树下坐定,抛钩入水时,惊起两三白鹭。水面碎金浮动,恍若李白诗中"明湖映天光"的景致。忽忆起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的词句,不禁莞尔——此刻我虽无蓑衣,倒真得了半日闲散。浮标轻颤时,竟想起张志和"青箬笠,绿蓑衣"的渔父形象,手中竹竿也仿佛沾了古意。
钓中悟诗境
日上三竿未有所获,却不觉焦躁。看蜻蜓点水,观云影徘徊,始知古人为何总将钓鱼与诗意相连。苏轼《赤壁赋》言"惟江上之清风",此刻我竿下的微波,何尝不是另一种诗意?忽有鱼咬钩,提竿时空欢喜,反想起司空图"钓罢归来不系船"的洒脱,索性学起姜太公,直钩悬于水面三寸。
暮归拾句
夕阳将竹竿染成金色时,收拾渔具归去。虽无鱼获,却得满袖荷风。归途见牧童骑牛,随口吟出"牧童归去横牛背"之句,才懂得古诗里的钓鱼从来不只是捕鱼——那是把山水闲情、人生况味都系在钓线上的风雅。今夜当翻检《全唐诗》,或许能找到属于我的那首"古诗钓鱼"。
后记:案头摊开《唐诗三百首》,月光爬上砚台。终于明白,我们钓的从来不是鱼,是那抹浮在历史长河上的诗韵。正如杨万里所写:"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空竿而归的午后,原来早已钓满一篓唐风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