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重读古诗十九首·其二有感:青青河畔草的千年之思

重读《古诗十九首·其二》有感:青青河畔草的千年之思

一个春日的阅读札记

今日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页上,我再次翻开《古诗十九首》,目光停留在第二首:“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这些熟悉的诗句像一泓清泉,瞬间涤荡了心中的尘嚣。这首诞生于东汉末年的诗作,穿越近两千年的时光,依然如此鲜活生动,让人不禁掩卷长思。

诗中的画面与情感

诗中描绘的“青青河畔草”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一种生命力的象征。河畔青草年年生发,亘古如斯,而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却如过眼云烟。诗人通过草色青青的恒常与红颜易老的无常形成鲜明对比,道出了人生短暂的深沉感慨。那位“盈盈楼上女”的形象更是动人——她凭窗远眺,娥娥红妆,却空怀芳心,只能在寂寞中虚度青春年华。这种对女性命运的关怀,在古代诗歌中显得尤为珍贵。

最打动我的是诗中“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这几句。诗人以极其含蓄的笔触,写出了女子内心的苦闷与挣扎。她没有直接倾诉寂寞,而是通过“空床难独守”这样含蓄的表达,让读者感受到那种刻骨铭心的孤独。这种委婉含蓄的抒情方式,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精髓所在。

现代生活中的古典回响

在阅读这首诗时,我不由联想到现代人的生活。虽然时代变迁,科技日新月异,但人类的情感本质从未改变。今天,我们或许不再有“荡子行不归”的忧虑,但依然面临着类似的孤独与等待——等待一封重要的邮件,等待一个远方的电话,等待某个人的回归。诗中所表达的那种对相聚的渴望、对别离的无奈,依然在每个现代人的心中共鸣。

个人感悟与启示

这首诗让我深刻体会到,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直指人心。诗人通过简练的语言,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更捕捉到了人类共通的 emotional experience。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些细微而珍贵的情感体验。重读古典诗词,恰恰能够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回那些被日常琐事掩盖的真实感受。

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关注当下,珍惜眼前人。诗中的女子因等待而虚度光阴,这何尝不是对现代人的一种警示?我们是否也常常在等待中错过了当下的美好?生命的真谛不在于等待某个未来的时刻,而在于充分体验每一个当下。

结语

合上书页,窗外已是夕阳西下。《古诗十九首·其二》带给我的不仅是一次文学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那些古老的文字,如同河畔的青草,历经千年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在这个变化莫测的世界里,或许唯有这些永恒的情感与智慧,能够为我们提供一方心灵的栖息之地。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时停下脚步,读一首古诗,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温暖与启迪。

古诗十九首其二青青河畔草注释译文

古诗十九首 之二 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妇。 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 【译文】  河边青青的草地,园里茂盛的柳树。 在楼上那位仪态优美的女子站在窗 前,洁白的肌肤可比明月。打扮得 漂漂亮亮,伸出纤细的手指...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翻译赏析

[出自] 东汉 无名氏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注释:说明:这首思妇词,用第三人称写的。在《古诗十九首》里,这样写法是唯一的一篇。盈盈:盈,同“嬴”(俗作女赢)。...

八年级语文: 《古诗十九首》 青青河畔草

思妇诗(闺怨诗): 一个女子思念远方的人的诗。 青青河畔草 ——选自《古诗十九首》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的主题是什么?

《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的主题是什么?《青青河畔草》是《古诗十九首》中以思妇口吻诉说孤寂的典型篇章,河畔青草绵延,园中柳树繁茂,景物盎然的春色与楼阁上独守空闺的女子形成强烈反差,诗中女子从曾经游走于歌舞场的倡家女子成为漂泊者之妻,命运如同无根浮萍,即便梳妆明艳,倚窗远眺,终年累月面对的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