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怀古:读《咸阳城东楼》有感
一、登楼望远的秋日遐思
清晨翻开《全唐诗》,许浑的"一上高城万里愁"蓦然撞入眼帘。这座曾见证秦帝国辉煌的咸阳城东楼,在晚唐诗人的笔下,竟浸透了千年不散的惆怅。我合上书页望向窗外,秋日的阳光正斜斜掠过楼宇,恍惚间仿佛看见那位唐代诗人凭栏远眺的背影。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二、渭水秋风的千年回响
乘着秋假专程探访咸阳古城。站在修复的城垣遗址上,渭河依旧如诗中所绘蜿蜒东去,只是两岸的蒹葭不再苍苍。手机地图显示此处距唐代东楼遗址不过三里,当年许浑看到的"鸟下绿芜秦苑夕",如今已是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
博物馆的玻璃柜里,秦砖汉瓦沉默如谜。导游指着夯土层解释,咸阳宫的地基竟有六米之深。忽然明白诗人"故国东来渭水流"的苍凉——强秦的万里长城终究没能挡住历史的洪流。
三、历史褶皱里的生命印记
在民俗展区,一组汉代陶俑让我驻足。那些挑担的农夫、奏乐的伶人,眉眼间的生动穿越两千年直抵人心。这让我想起诗中最动人的一笔:"行人莫问当年事",许浑到底在劝慰游人,还是在告诫自己?
夕阳西沉时登上现代重建的城楼。远处工地的塔吊正在作业,与古渡口的石墩形成奇妙对话。耳机里播放着《秦风·无衣》的吟唱,突然懂得所有怀古诗的本质,都是对时间永恒的困惑与抵抗。
四、纸上山河的心灵跋涉
归途的动车穿过秦岭隧道,手机相册里存着拍糊的"咸阳古渡"石碑。重读《咸阳城东楼》末句"渭水故都秦塞长",突然惊觉我们与唐代诗人仰望的是同一轮月亮。那些消散在历史硝烟中的金戈铁马,最终都化作教科书上的铅字,而诗行里的渭水秋风,却永远在纸上呜咽。
夜半整理游记时,窗外的桂花香混着键盘敲击声。忽然想给千年前的诗人发条微信:您写的"山雨欲来风满楼",此刻正在我的显示屏上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