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踪何处寻——记一场与古诗词的邂逅
一、晨起遇仙
清晨推开窗棂时,薄雾中忽然飘来半阙《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让我想起昨夜在《全唐诗》里邂逅的仙子们——李白笔下"霓为衣兮风为马"的云中君,李商隐诗中"瑶池阿母绮窗开"的西王母,还有王维笔下那些"隔水问樵夫"的隐士,都随着晨风轻轻叩响了我的书桌。
二、诗卷里的洞天
午后整理书架时,从《唐宋词选》里滑落一张泛黄的书签,上面抄着韦庄的《菩萨蛮》:"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忽然觉得这狭小的书房竟成了词中的江南水阁。翻到苏轼《赤壁赋》中"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段落时,窗外梧桐叶沙沙作响,仿佛真有仙鹤掠过屋檐。
1. 文字的通灵术
这些诗句总让我相信,古人确实掌握着某种通灵秘法。当读到李清照"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时,案头的茉莉突然绽放;而白居易"玉容寂寞泪阑干"的句子刚在唇边念出,玻璃窗上就凝起了雨滴。这大概就是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说的"诗有别材,非关书也"。
三、月下的对谈
入夜后带着《楚辞》在阳台小坐,月光把宋之问"桂子月中落"的意境铺满整个庭院。忽然明白所谓"仙",不过是把"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的日常,酿成了"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永恒。此刻远处传来广场舞的乐声,竟与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的诘问奇妙地共鸣着。
合上诗集时,书页间簌簌落下几粒干桂花。或许明天该去城郊的山寺走走,说不定真能遇见那位"采菊东篱下"的仙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