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忆山楂红遍——读《山楂》有感
一、霜叶红于二月花
深秋午后,整理旧书时,偶然翻到唐代诗人李群玉的《山楂》:“赤叶翻藤架,黄花盖菊丛。客愁连蟋蟀,亭古荫梧桐。”短短二十字,却如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我尘封的记忆闸门。诗中“赤叶翻藤架”的意象,让我想起故乡那棵老山楂树,它的叶子在秋风中翻飞,宛如燃烧的火焰,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这抹红色,不仅染透了秋日的天空,更深深烙印在我童年的记忆里。
二、童年滋味酸甜交织
老家的后院,有一棵百年山楂树,它粗壮的枝干如龙蛇盘绕,茂密的树冠像一把撑开的巨伞。每到秋天,树上便挂满红彤彤的果实,像无数个小灯笼在枝头摇曳。我和小伙伴们总是迫不及待地爬上树梢,摘下一颗颗山楂果。初入口时酸得眯眼,细细咀嚼后却回甘无穷,那酸甜交织的滋味,恰如童年的欢乐与忧愁。
母亲常将山楂制成各种美食:冰糖葫芦串起整个秋天的甜蜜,山楂糕凝结着时光的醇厚,山楂酱涂抹在馒头上的那抹嫣红,成为我至今难忘的味觉记忆。这些食物不仅满足了味蕾,更温暖了岁月,让我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依然感受到生活的丰盈与美好。
三、古诗中的山楂意象
重读李群玉的《山楂》,我发现古诗中的山楂不仅是自然景物,更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客愁连蟋蟀”一句,将游子的愁思与秋虫的鸣叫相连,道出了天涯羁旅的孤寂。而“亭古荫梧桐”则营造出深邃的意境,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沉淀与历史的厚重。
山楂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着坚韧与希望。它生长在贫瘠的山野,却能结出累累硕果;它味道酸涩,却能制成美味佳肴。这种化平凡为神奇的特质,正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写照。诗人通过吟咏山楂,寄托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礼赞。
四、山楂与现代生活
如今,山楂已从古诗中走出,融入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研究发现,山楂富含维生素C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助消化、降血脂等功效,成为健康饮食的代表。都市街头的冰糖葫芦,超市货架上的山楂制品,都在延续着这份古老而新鲜的美味。
每当我看到红艳的山楂,总会想起那首古诗,想起童年的快乐时光。山楂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它提醒着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要忘记传统文化的精髓,不要丢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五、结语
“赤叶翻藤架,黄花盖菊丛。”李群玉的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秋日美景,更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山楂的红,是生命的颜色,是热情与希望的象征。在这个秋天,让我们放慢脚步,品味一颗山楂的酸甜,读一首关于山楂的古诗,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美好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