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春日喜雨古诗日记一则

春日喜雨古诗日记

三月廿四日 微雨初霁

清晨推窗,竟不知何时下过一场细雨。檐角残存的雨珠正顺着青瓦凹槽滴落,在石阶上敲出"嘀嗒——嘀嗒——"的韵律,恍若杜工部那首《春夜喜雨》正在耳边吟诵:"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场雨恰如诗中所绘,在夜深人静时悄然而至。院角的迎春枝条缀满水钻般的雨露,昨日还稍显萎靡的芍药新芽,今晨已挺直了翠绿的腰肢。泥土的芬芳混着青草气息透过纱窗,使人不觉吟出"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句子——虽不在锦官城,但长安春色亦被这场喜雨染得愈发浓丽。

雨后的生机

撑伞行至街市,见撑伞的行人皆带着笑意。卖花老妪竹篮里的杏花带着水珠,更显娇艳;茶肆掌柜忙着擦拭被雨打湿的旗幡,嘴角却扬着笑纹:"春雨贵如油啊!"这倒令我想起杜甫笔下"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的景致,虽未见江船,但坊间炊烟与未熄的灯笼在雨雾中晕开的光晕,亦颇有诗中意境。

转角处几个垂髫小儿正踩着水洼嬉戏,诵着蒙学刚教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童声琅琅竟与雨声相和。忽觉千年时光在此刻重叠,盛唐的那场喜雨穿越时空,依然滋养着这片土地。杜子美当年在草堂写下这些文字时,可曾想过他的喜悦会感染千年后的长安人?

诗意的延续

午后雨歇,特往城南曲江池畔漫步。柳色被雨水洗得愈发鲜亮,倒映在泛着涟漪的湖面上,恰似"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的写照。游舫缓缓划过,船娘吴歌婉转,唱到"欲作鱼梁云复湍"时,惊起数只白鹭,扑棱着翅膀掠过水面,溅起碎玉般的水花。

坐在亭中记录见闻时,又有细雨飘洒。墨迹在宣纸上微微晕开,仿佛春雨也欲参与这份诗意。忽然彻悟《春夜喜雨》之妙,不仅在于描绘雨之形貌,更在于捕捉到天地万物在春雨中的欣喜震颤——这种震颤穿越千年,仍在每个春日雨季叩击人心。

暮色渐浓时,雨丝又密了些。归途见坊门旁桃树经雨洗礼,苞蕾竟已悄然绽开三两点浅红。明日应当是个晴朗日子,经过今日雨水滋润,不知又会有多少花朵争相吐艳。杜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长安虽非锦官城,但明日晨光中的花团锦簇,想必不会逊色分毫。这场春雨,果然最懂时节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