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见海鸥戏浪有感
壬寅年冬月十一于崇明岛记
晨起推窗,忽见数十海鸥掠浪而飞,恍若碎雪坠入苍涛。忽忆少时诵杜甫"江浦寒鸥戏,无他亦自饶"之句,当时只道是寻常写景,而今而立之年羁旅滨海,方知字句间藏著天地浩荡之气。
一
这群白羽客在浊浪间起落,铁喙时而叩击水面,溅起的银珠恰似它们散落的鸣叫。记得《南越志》载:"江鸥一名海鸥,在涨海中随潮上下。"眼前景象竟与千年前古籍记载重合,忽觉时光在此刻折叠——古人所见鸥鸟与我今日所观,原是同一群穿越时空的白色信使。
二
午后携望远镜独坐礁石,竟窥见鸥群狩猎的玄机。它们并非随意俯冲,而是先盘旋升至三十丈高空,锁定鱼群后收拢双翼如箭镞坠下,入水前刹那展开羽翼缓冲,喙爪同时发力。这般精准猎术,令我想起唐诗人李群玉"鸥飞凫浴动轻涟"的灵动描写,古人观察之细,今人犹不能及。
古籍中的海鸥意象
《列子·黄帝篇》载海上之人与鸥鸟嬉戏的典故,后世遂以"鸥盟"喻隐逸之志。李白"心静海鸥知"、黄庭坚"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等句,皆承此意。而今人观鸥,多止于欣赏其翩跹姿态,失却了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古意。
三
日暮时潮水渐退,鸥群聚于滩涂休憩。仔细观察,见它们以单足伫立,首颈回旋埋入背羽,恍如一个个移动的雪堆。忽然领悟宋人葛天民"迟日暖薰芳草眼,好风轻撼落花心"的闲适,原是看透了鸥鸟与自然共振的韵律。这些生灵无需钟表,却比任何精密仪器更懂得潮汐节律——何时启程,何时归巢,皆与大海呼吸同频。
暮色染透云层时,最后一道金光斜照在鸥群翅尖,恍若给这些浪里白帆镶上金边。忽然懂得古人为何总将鸥鸟与出世之情相系:它们逐浪而居却不为浪所困,迎风翱翔却不与风相争。归途上但见月出东海,忽然想起某位无名诗人的残句:"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心里某处冻结的江湖,忽然被月光和鸥鸣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