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时刚过,我便开始洒扫庭除。院中那条小径,去岁秋日铺就,以青石板与鹅卵石相间而成,平日少人行走,两侧早已落满桃李花瓣。我持竹帚,轻轻拂去落英,却故意留些鲜艳完好的铺在径上——想来友人是风雅之士,必不忍践踏,而愿踏石而行,欣赏这无意铺就的花毯。这“花径不曾缘客扫”,我今日扫了,却未扫尽,留三分春色,专为迎君。

午饭后,阳光正好。我虚掩着那扇有些年头的木门——它虽非柴扉,却因久居城郊,也带了几分“蓬门”的简朴气息。平日里它总是紧闭,隔开尘嚣,今日却特意为友人敞开一线,让春风先一步登堂入室,仿佛亦在殷切等候。

未时三刻,闻叩门声

清脆三响,不急不缓。启门时,友人正含笑立于春光中,青衫被风微微拂动。彼此揖让入门,他一眼便注意到那条花径,笑道:“好别致的迎客礼!”我答:“知你今日来,这花径才算有了扫的意义,这门,也才开得如此欢欣。”

遂引至书房。案上早已备好新沏的明前龙井,瓷杯中的茶芽载沉载浮,犹如我们的话语,初时略带试探,继而欢畅流淌。我们从诗画聊到近况,从往事谈到将来。窗外鸟鸣偶尔加入,更添静谧。他注意到我案头临摹的《韭花帖》,我则看到他袖口微染的墨痕——仍是那个痴迷书法的旧友。时光仿佛未曾流逝,我们仍是昔年灯下共读的少年,只是眉宇间多了些岁月赠予的从容。

谈话间,我忽然真正懂了杜甫那两句诗更深的情味。它不仅是客至当下的喜悦,更是一种郑重其事的仪式感:因为是你,所以这寻常小径要为你拂拭;因为是你,这平常门户才焕发特意开启的光彩。所有的准备,都藏着“斯人值得”的深意。

日影西斜时

友人告辞。送他出门,见花径上花瓣依旧,但青石板上仿佛留存着温暖的足迹。掩门时,暮色渐起,院中草木静谧,空气中似仍萦绕着茶香与谈兴。

今夜灯下记此,深感“蓬门”为知己而开,实是人生至乐。花径为客扫,扫去的不仅是落花,更是尘世间的疏离;蓬门为君开,打开的不仅是屋门,更是彼此心灵的交汇。在这喧嚣世间,能有一位让你愿意精心准备、静心等候的友人,能共享一段浮生闲暇,便是岁月最好的馈赠。

期待下一次,再为君扫花径,再为君开蓬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