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记母亲节为妈妈洗脚

五月十四日 晴

孟郊的《游子吟》突然在语文课上响起时,我的眼眶倏地发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十个字像带着温度的阳光,照进我记忆的缝隙里。

一、晨光里的银丝

清晨给妈妈梳头时,木梳突然卡在了几根白发间。那些藏在黑发里的银丝,像初冬的霜花般刺眼。我忽然想起上周她蹲在浴室擦地板的背影——脊椎骨隔着睡衣凸起的形状,像极了小时候她教我折的纸鹤翅膀。

二、木盆中的月亮

晚上我偷偷准备了洗脚水。当妈妈把脚浸入温水时,她脚背上淡青色的血管像叶脉般舒展开来。"水温刚好吗?"我问得小心翼翼,手指触到她脚跟的茧,粗糙的触感让我想起她每天站着做饭的三小时。

妈妈忽然哼起《摇篮曲》,那是她在我儿时每晚必唱的调子。水波晃动着映在天花板上的光斑,仿佛二十年前的月光穿过时光,落在这个飘着艾草香的木盆里。

三、夜灯下的对话

"其实你不用..."妈妈的话被我的动作打断。当我用毛巾裹住她微凉的脚趾时,发现小拇指的指甲有些变形——那是长期穿护士鞋的痕迹。这个发现让我的眼泪终于跌进洗脚水里,激起细小的涟漪。

今夜重读《游子吟》,突然懂得"寸草心"与"三春晖"之间,隔着的不仅是孟郊的诗行,更是千万个像这样笨拙却温暖的夜晚。或许孝心从来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由梳齿间的白发、木盆里的月光和夜灯下的絮语编织成的,最平凡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