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节感怀日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节感怀日记

五月十四日 晴

晨起,手机里便充斥着关于母亲节的祝福。窗外阳光正好,一如孟郊《游子吟》中那“三春晖”的温煦,暖洋洋地洒在书桌上。默念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千古名句,心中蓦然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暖流与歉疚。那寸草之心,如何能报答这如阳光般博大无私的恩泽于万一呢?这诗句,恰如一把钥匙,瞬间开启了我记忆的闸门。

一、线线缠绕的时光

记忆中最早关于母亲的画面,总是与灯光和针线相连。幼时夜读,母亲总陪在一旁,或是缝补我因顽皮而刮破的衣裳,或是织着毛衣。那细密的针脚,一针一线,穿梭往复,仿佛将她无声的关爱也密密地织了进去。我那时懵懂,只觉灯光下母亲低头的侧影是夜里的常态,有时甚至嫌那翻动书页的声音打扰了我的思绪。如今回想,那“临行密密缝”的意象,并非只在远行之时。母亲每日的操劳,何尝不是一种更为日常、更为深刻的“密密缝”?她将她的年华与心血,一针一线地缝进了我成长的每一步,织就了我生命的底色,唯恐我人生路上有任何一丝“意恐迟迟归”的担忧。那时的我,是那株懵懂的“寸草”,尽情享受着“三春晖”的照耀,却浑然不觉。

二、晖光下的远行

后来离家求学、工作,母亲的牵挂便化作了电话线那头永不厌烦的叮咛和火车站台上一次次凝望的身影。每次归家,饭菜总是最合口味的;每次离别,行囊总是被塞得满满当当。她总说:“在外面别省,家里都好。”她将自己的世界越缩越小,小到只关心我城市的天气、我的三餐作息;却将我的世界越放越大,大到能包容我所有的任性、挫折与梦想。她正如那春天的阳光,不求回报,只是恒久地、温暖地照耀着,无论我这株“寸草”飘向何方,她的光辉总能跨越山河,落在我身上。我偶尔寄回一些礼物,她便欢喜得像个孩子,四处“炫耀”。但我深知,这微不足道的回报,相较于她所给予我的,不过是沧海一粟。

三、寸草心的觉悟

而今,岁月悄然染白了她的鬓角,压弯了她曾挺直的脊背。我方才惊觉,那曾经无所不能的“三春晖”,也需要“寸草”的荫蔽。我开始学着像她曾经照顾我那样去照顾她,陪她散步,听她唠叨那些陈年旧事,笨拙地为她做一顿饭。她反而常常不安,总说:“忙你的去,别为我耽误正事。”今日,我捧着鲜花回家,她嘴上说着“浪费钱”,眼里的笑意却比花更灿烂。看着她小心翼翼地将花插瓶、摆放,我忽然真正理解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深意——报答或许永远无法等值,但这颗“寸草心”的朝向本身,就是对“三春晖”最好的慰藉。感恩并非宏大的誓言,就藏在这一束花、一顿饭、一次陪伴的涓滴细节里。

夜深人静,再次吟咏这句诗,已与少时单纯的背诵截然不同。它不再只是课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浸透了生活温度的生命体悟。“三春晖”之恩,浩瀚如海,我这“寸草心”虽小,却愿竭尽一生之力,报之以最温暖的陪伴与最深沉的反哺。惟愿时光慢些,再慢些,让我能多回报一些这永世难忘的春晖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