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秋日湖畔日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秋日湖畔日记

十月二十三日 星期一 晴转多云

傍晚时分,我独自一人踱步至城西的雁栖湖。秋意已深,凉风习习,吹得人衣袂翻飞。我本因日间琐事而心绪烦扰,想到这湖边寻一刻清静,却不想,在此邂逅了《诗经》中那流传了千年的景象。

初见蒹葭

行至湖湾浅滩处,一大片芦苇蓦地闯入眼帘。它们比人还高,密集地生长着,几乎覆盖了整个水湄。夕阳的余晖为它们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但芦苇本身,却呈现出一种苍青泛白的色调,这就是《秦风·蒹葭》里所说的“蒹葭苍苍”吧。那颜色,并非春夏的鲜绿,而是一种历经风霜后的沉稳与苍劲,带着浓浓的秋的况味。

湖面上笼罩着一层薄薄的、尚未完全散去的雾气,走近水边,能清晰地看到宽大的芦苇叶子上凝结着颗颗晶莹的露珠。明天清晨,它们大约就会化为秋霜,洁白地覆盖这一片蒹葭,应和那“白露为霜”的诗句。此刻,露珠在斜照下闪闪发光,像是无数散落的珍珠。

风中的姿态

一阵稍大的风吹过,整片芦苇丛便随之起伏,发出“沙沙沙”的、如同细雨般的声响。它们时而齐齐地向一侧弯腰,时而又摇曳着抬起头,那轻盈的、顶着蓬松穗子的顶端,在风中划出优美的弧线。我忽然觉得,芦苇是谦逊而坚韧的智者。它不像松柏那般刚直不阿,宁折不弯;它懂得风的力量,选择顺势而为,以柔克刚。每一次弯腰,都是为了下一次更坚韧地站立。这或许就是它能从远古的诗篇一直摇曳到今天的原因。

几只水鸟从芦苇深处惊起,扑棱着翅膀飞向湖心,留下几圈涟漪。我猜想,那密不透风的芦苇荡深处,便是它们安心栖居的家园。这苍茫的蒹葭,不仅入了诗人的眼,也守护着自然的生灵。

所思所感

面对这片苍苍蒹葭,我白日里的那点烦恼似乎变得微不足道了。我想起了那首诗中求而不得的伊人,她仿佛就在这水的那一方,隔着飘渺的雾气与起伏的芦苇,若隐若现。古人见蒹葭而兴怀,感叹道阻且长;今我见蒹葭,则更多地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慰藉与时间的力量。

两千多年前,有人站在另一片水泽边,看着几乎同样的景象,写下这动人的诗行。两千多年后,我站在这里,芦苇依旧苍苍,白露依旧成霜。时光仿佛在这一刻重叠了。人类的情感、文明的脉络,就如同这生生不息的芦苇,一代一代,传承至今。我们此刻经历的悲欢离合,古人何尝没有经历过?他们早已将这份情感凝练成最美的诗句,等待我们在某个秋日,与它们重逢。

天色渐暗,苍青的芦苇慢慢融入了暮色,变得墨黑一片,只有顶端的芦花还依稀可辨。风更凉了。我转身离开,心中那片“蒹葭”却已深深扎根,那份因古老诗篇与自然景象交融而产生的感动与平静,将伴我走过很长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