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翻译:杜甫的狂喜与家国情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翻译:杜甫笔下的战乱终章

唐代诗圣的激情瞬间

公元763年正月,当安史之乱平定、河南河北收复的消息传到蜀地时,杜甫写下了这首被称为"生平第一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不仅记录了个人的狂喜,更折射出战乱年代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原文呈现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白话译文

在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胡乱收拾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且纵情饮酒,
明媚春光伴我返回那久别故乡。
立即动身走巴峡穿巫峡,
然后经襄阳直向洛阳。

诗歌背后的历史脉络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当时持续近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接近尾声,叛军首领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地区在历经战火后重归唐王朝统治。正在梓州(今四川三台)避难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写下了这首七律。

艺术特色分析

全诗以"喜"字为诗眼,通过四个层次展现情感变化:先是"涕泪满衣裳"的震惊,继而"喜欲狂"的激动,再到"放歌纵酒"的宣泄,最后是规划归程的急切。八个地名(剑外、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的巧妙运用,构建出空间上的纵深感。

现代启示

这首诗之所以动人,在于它超越了个人情感,成为战乱年代人民集体记忆的文学结晶。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和平的珍贵。当我们对照当下世界某些地区的战乱,更应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

杜甫用他蘸满深情的笔墨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家园的眷恋、对和平的向往,始终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