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古诗翻译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古诗翻译:一场穿越千年的西湖夏雨

苏轼笔下的醉意与诗情

公元1072年的6月27日,北宋文豪苏轼在杭州望湖楼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夏日西湖骤雨初晴的奇景,成为苏轼写景诗中的代表作之一。

原诗与白话翻译

原诗: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白话翻译:
乌云如墨汁般翻涌却未完全遮住山峦,
骤雨似珍珠般跳跃胡乱打入船舱。
忽然间卷地狂风将雨云吹散,
望湖楼下的湖水倒映着晴空如碧蓝的天。

诗中意象的现代解读

在这首诗中,苏轼运用了极具动态感的意象群:"黑云翻墨"描绘出暴雨将至的压迫感,"白雨跳珠"则生动表现了雨点打在船上的活泼景象。最妙的是后两句的转折,一个"忽"字将天气骤变的过程写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探秘

据考证,此诗作于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当时的西湖疏浚工程刚刚完成,苏轼常与友人泛舟湖上。诗中"醉书"二字暗示这可能是一次文人雅集,在微醺状态下捕捉到的自然奇观。

现代西湖的对比与思考

九百多年后的今天,站在望湖楼旧址远眺,虽然城市天际线已然改变,但夏季的阵雨天气依然保持着苏轼笔下的戏剧性变化。这让我们不禁思考: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是否还能像苏轼那样,保持对自然细微变化的敏感与诗意?

旅游小贴士:
如今的望湖楼位于杭州西湖断桥东侧,是欣赏"西湖十景"之一"断桥残雪"的绝佳位置。夏季雨后造访,或许能邂逅苏轼诗中的意境。

通过这首短短28字的小诗,我们不仅领略到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更能感受到跨越时空的自然之美。这正是古典诗词永恒魅力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