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文官军收河南河北

内容

文官军收河南河北日记:烽火中的希望曙光

剑外忽传收蓟北

建安三年春,我正在书房整理卷宗,忽闻门外马蹄声急。传令兵满身尘土闯入院落,高呼:"文官军已收复河南河北!"手中毛笔应声落地,墨汁溅上衣襟也浑然不觉。八年战乱,终见曙光。

记忆中的烽烟

记得去年随军北上时,河南道上饿殍遍野。妇人抱着枯柴般的孩童跪在官道旁,老兵断腿倚着焦黑的槐树。文官军列队经过,铠甲虽旧却步伐整齐,为首的参军大人将最后半袋粟米塞给老妪。那时我便想——若天下官吏皆如此,何愁山河不裂?

初闻涕泪满衣裳

傍晚在城楼目睹文官军押送俘虏归来。最令我震撼的是那些河北降卒竟无一人戴枷,参军解释说:"皆我大唐子民,迫于叛军淫威耳。"忽然明白为何他们能势如破竹——这哪是征服,分明是归心。

收复细节实录

  • 洛阳城门:守军见文官军旗自溃
  • 黄河浮桥:百姓连夜修复以迎王师
  • 粮草供应:沿途州府自发筹措

漫卷诗书喜欲狂

连夜给长安的杜兄修书,墨迹未干便听得满城钟鼓齐鸣。推开窗,见孩童举着竹马在街上奔跑,货郎担里的胡饼竟比平日大了三成。更夫老赵醉醺醺地敲着梆子喊:"太平喽!"声音惊飞一树麻雀。

历史之思

《春秋》载"王者之师有征无战",从前只当是儒生妄言。今日见文官军秋毫无犯,方知古人不欺。忽然想起参军那柄卷刃的佩剑——最锋利的兵器,原来是不染血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