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诗除夜作:岁末寒灯下的思绪

古诗除夜作:岁末寒灯下的思绪

一、夜雪叩窗时

暮色渐沉时,窗外飘起了今冬第一场雪。细碎的雪粒敲在玻璃上,像极了《除夜作》中“旅馆寒灯独不眠”的寂寥。我裹紧毛毯坐在书桌前,暖气片的嗡鸣与远处隐约的爆竹声交织,恍惚间竟分不清是2023年的尾声,还是高适笔下那个盛唐的守岁之夜。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这句诗突然从记忆深处浮起。屏幕右下角的日期不断跳动着,提醒我此刻与千年前那盏寒灯之间,隔着的不仅是时光,还有手机里不断弹出的新年祝福。

二、电子时代的年味

微信家族群的红包雨下得正酣,母亲发来贴着卡通老虎的电子年画。想起《除夜作》里“愁颜与衰鬓”的诗人,若见到现代人对着屏幕傻笑的模样,不知会作何感想。冰箱里速冻饺子在微波炉转着圈,窗外雪地上却再难觅孩童提灯笼踩出的脚印。

1. 消失的守岁仪式

祖母在世时,此刻该带着我们剪窗花了。红纸折三折,剪刀游走处落下细雪般的纸屑,展开便是振翅欲飞的蝴蝶。而今短视频里“三秒学会剪纸”的教学反复播放,我却在第十次尝试时仍剪破了虎头的耳朵。

三、古今对话的烛光

突然的停电让房间陷入黑暗,应急灯亮起的刹那,我竟有些欣喜。翻出抽屉里的香薰蜡烛点燃,跳动的火光里,《除夜作》的墨字仿佛在宣纸上苏醒。手机失去信号后,久违的寂静漫上心头,这才听见雪落竹梢的簌簌声。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苏轼的《守岁》突然闯入思绪。烛泪在玻璃盏里堆积成小山,我数着蜡油凝固的纹路,突然明白古人为何要在岁末写诗——那是对时光最温柔的抵抗。

四、新桃旧符之间

零点的钟声从邻居家电视传来时,我正在宣纸上临摹《除夜作》。墨色晕染处,看见自己映在窗上的影子与诗人的侧影重叠。智能家居系统恢复供电的提示音响起,而我的毛笔正停在“明朝”的“朝”字最后一捺。

雪不知何时停了,月光照在新贴的春联上。红纸金粉的“福”字旁,我悄悄添了张小笺,上面是半阙未完成的《鹧鸪天》:“电子烟火映楼台,千年诗句雪中来。今宵且枕盛唐梦,莫问明朝鬓几白。”

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翻译及赏析

《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作者是唐朝文学家高适。其全文古诗如下: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前言】 《除夜作》是唐代高适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除夕之夜,游子家人两地相思之情,深思苦调,委曲婉转,感人肺腑。诗精练含蓄,故前人谓此诗:“添着一语不得。’’用语质朴浅近而寓情深微悠远...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

(1) 诗歌描写作者身处怎样的境地?"寒灯"二字有何作用?诗歌描写作者除夕夜独居旅馆的孤寂处境。"客心"直接点明客居身份,"独不眠"强化孤独感。"寒灯"通过触觉(寒)与视觉(灯)的感官描写,既实写旅馆环境的清冷,又虚写诗人内心的凄凉感受。"寒"字形容词活用,赋予灯光以温度感知,构成通感修辞,强化了环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诗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答案:【关键点提示】本诗作于除夕之夜,诗的开头“旅馆”二字,写出诗人远在他乡,他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他却远离家人,“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

(4分)答案:(1)作者客居他乡。(2分) “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凉。(2分)(2)表现手法:虚写,想像,以虚衬实,间接抒情。(2分)诗人写思乡角度很有特点,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亲人思念自己,虚写,想像,借此衬托自己的思乡之情,把深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婉曲含蓄。(2分)...